走进夏日里的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湖光水色、绿柳红楼,景色怡人。
30年前,时值古稀之年的豫籍教育家王广亚博士克服重重困难,投入毕生积蓄,毅然决然回故乡办学,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应运而生。
如今,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多次获得“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平安校园”和全国、河南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擘画了带动民办教育改革创新、引领新时代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学校党建工作扎实有力,立德树人步履坚定;内涵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声誉持续提升;人才培养锐意创新,“三全育人”深入人心;科研成果竞相涌现,应用服务力量凸显;国际合作布局拓展,校园面貌日新月异;师资力量、人才队伍不断增强;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回顾30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砥砺前行、上下求索,在中国民办本科教育的发展长河中书写着自己的篇章。
文脉根深办大学
古柏苍翠,碧水微涟。在升达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名言警句、标语、宣传栏和文化长廊。创办人手书长达120字的治校格言:“清早起,扫庭院,惜晨光,勤读书,饮和食,要有节,穿衣服,求整洁,孝父母,立家业……”构成了升达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学校自成立以来就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创办人王广亚博士60余年的办学经验与校情相结合,把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文化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生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凝练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大学文化特色。
学校坚持每天升国旗,30年如一日,培育学生爱国爱校的思想情怀;每学期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文化长廊;从建校起就实施的“劳动育人工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学校还把劳动育人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以“文明礼貌、感恩孝道、诚信礼让、吃苦耐劳和勤俭朴实”为内涵的“养成教育”,培养了学生优良的品德,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劳动教育和“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升达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
滋兰树蕙铸师魂
春风化雨,朗润群芳。“要有好的师资”是升达办学的重要原则。回顾校史,一幅幅历史画卷展现眼前:建校初期,创办人北赴首都求贤,南抵上海纳士,去美国、日本延聘外教,四处招聘素质好且具有影响力的教师。近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与“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加强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科专业带头人、青年教师和“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设立“淑芳师德奖”,专门奖励优秀教师。现有专任教师近200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50%;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比超过80%,“双师型”教师占比35%,有国家、省级优秀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100余人,9个教研室获评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打造了一支“规模适度、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发展态势良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学术不端行为惩处机制,将师德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评聘标准,开展师德师风报告会、师德征文、集体宣誓、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等活动,培育严谨治学的良好教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校风;坚持引培并重,多措并举,加强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和青年教师的引进与培养,选派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赴美、英、韩、马来西亚等国家访学、攻读博士学位;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校内外培训,办好教师沙龙,服务教师发展。师生在科研科技、文化体育及广告创意等全国、全省各大项目的竞赛中荣获众多奖项;2021年,学校成功入选河南省第二批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高质量发展强特色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学校积极探索应用型文科高校转型发展路径,坚持校企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基地、共建产业学院“四轮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与京东、腾讯等头部企业合作,建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工智能等7个专业,依行业需求对专业进行改造;先后与200余家企业建设212个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京东、腾讯、用友等企业建设6个产业学院。圆通科学工作院也被“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项目认定为河南省首个示范性实训基地。
学校积极对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要求,深入推进课程建设工作,以核心课程建设为依托,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以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为突破口,集中精力培育建设了一批一流课程,目前共获批2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校还实施“教学保障建设工程”和“校企合作发展工程”,引进先进的教学仿真实训平台,打造产学研合作育人的校企项目,建设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创设开放、共享、现代的实验实训环境,建设了16个校内实训教学中心;构建“三课合一”的课程体系,打造“三赛合一”的赛培体系,完善“三体合一”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双创”教学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其中,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作为省内的大型经管类综合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了真操实作、产教融合的条件,让学生在体验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学校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奖”与“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称号。
中原更美举全力
兰桂齐馨,煌煌升达。学校以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据,在科学设置、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的同时,专业布局重点面向与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较高的新兴专业,坚持“增量优化、存量升级、余量消减”原则,不断推进专业建设改革;重新整合资源,重点规划建设了金融服务等6个专业集群;对金融学、会计学等传统优势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凝练大数据财务、大数据金融等新的专业方向。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在强化经管类品牌优势专业的同时,结合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开设优势专业与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相结合课程,形成“经管交叉,文工互补,多元视野,跨界融合”的“新文科”专业特色。学校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二级学院,已凝练出数智化金融、大数据财务、大数据管理等特色明显、服务性强的精品专业,为培育“跨界融合”的经管类特色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立德树人结硕果
杏坛飘香,桃李天下。建校以来,学校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秉持修德之心,锤炼“律己向善”的高尚品质,有追求、爱劳动、懂感恩、知礼仪已成为升达学生的明显特征。
“满足学生需求、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一直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执行董事王新奇说。学校成立学生发展中心,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职业生涯、心理健康、困难资助等提供专业指导与服务;开设“广亚大讲堂”,每年举办百场报告,拓宽学生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构建“全天候、四深入、多渠道”师生交流沟通机制,坚持学生工作人员24小时电话畅通的工作要求、辅导员跟班住宿与“四深入”(深入教室、宿舍、食堂、学生活动现场)制度,及时了解、指导、服务学生学习和生活。每年通过校园招聘、专家讲座、咨询辅导和就业信息网站等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助力学生就业。
学校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居省内民办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校誉日隆。30年来,升达已向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毕业生,培养出一大批学有所成、干有所成、创有所成的优秀人才。他们分布在全国各行各业,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先后涌现出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高级协调官李新艳、“王杰班”战士王楠、企业家康叶茂、勇救落水学生牺牲的“河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特岗教师冯协烈士、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投资公司董事长沈立、北京大学教授李芳等优秀校友。
三十载春华秋实,三十载岁月流转。“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精神,“三大教育、三大竞赛、三方育人”的传统,也逐渐形成并融入升达人的血脉之中。升达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自强不息奋进新时代,求实创新筑梦新征程,在服务郑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中彰显着升达担当、展现着升达作为。
(刘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