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口语交际课既是一种口语实践课,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实践课。口语交际课重在实践,是口语实践和人际交往实践的有机统一。
笔者认为,口语交际课有如下六个特点:
一是主题性。任何一次口语交际都有一定的目的,是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来进行的。这个话题应当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这个主题应当是大家都感兴趣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发口语交际,并将口语交际引向深入。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个学生关心的话题、感兴趣的主题来开展口语交际课的教学。
二是情境性。任何一次口语交际都是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生的。在课上,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这个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是贴近生活的,最好是生活化的。在口语交际的指导和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到创设的交际情境中去,考虑在那种情境中应该说什么、怎么说。
三是互动性。互动是双向的,双方是平等的,互为主体,体现出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互动是口语交际的本质特征。没有言说者和倾听者双方的互动,只有一方的独白,那顶多只是一种说话训练,谈不上口语交际训练。
四是参与性。在口语交际课上,由于学生人数多,容易出现少部分学生在热烈地进行口语交际,而大多数学生在无动于衷地旁观的局面。因此,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五是发展性。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主要是交流信息、沟通思想和情感。而口语交际课除了具有上述目的外,更注重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口语交际课不仅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也要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口语交际。
六是实践性。口语交际课既是一种口语实践课,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实践课,要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应基于实践且为了实践。
口语交际的教学应当把握口语交际课的性质,体现口语交际课“实”和“活”的特点。
口语交际的教学中要体现一个“实”字。重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重实践,将口语交际实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重实效,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口语交际的教学要体现一个“活”字。教学设计要灵活,不能机械死板地预设,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教学气氛要活跃,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让学生的语言活起来,使课堂呈现开放的态势,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个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得以碰撞,情感得以沟通,信息得以交流。
口语交际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要避免放任自流。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是有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言说的指导。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和指导学生想说、敢说,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教师还要引导和指导学生会说,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说话要得体,要说普通话,要注意表情和语气,适当运用手势等。
二是倾听的指导。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和指导学生言说,还要注重引导和指导学生倾听。听的时候要专心、细致、听清楚;要抓住要点,迅速、准确地把握对方表述的中心和要点;要针对对方表述的内容,考虑如何回应。
三是互动的指导。在互动的过程中,言说者和倾听者的角色是不断转换的。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引导和指导,使互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例如,引导言说的一方注意场合、对象,围绕话题和主题来表述;引导倾听的一方把握好回应的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引导和指导双方在听他人说话时,尊重对方,言行举止文明大方。
在口语交际课堂上,教师切忌说教、灌输,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应渗透在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之中,相机进行,适度进行。
(作者系湖北省荆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党支部书记兼副所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