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保障,教师教学能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2015年,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以下简称“沙溪理工”)基于自身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并实践“鹰成长”梯队师资队伍建设模式,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搭建校企“双师”培养平台、教师教学培训等多个维度实现教师专业能力跨越式发展,在教师发展的实践化、梯次化、自主化等方面实现了拓展和创新。
“鹰成长计划”
实现教师“四阶递进”式成长
源于自然界中鹰在各阶段的成长特征和需求与教师成长的相似之处,沙溪理工制定“鹰成长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方案,确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总目标,引导教师结合实际确定自身专业发展目标,明确努力方向,落实达标措施。学校通过“鹰成长计划”开展分层培养、逐层递进的阶梯式培养模式,按照新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等多个层次,设置“雏鹰”新教师、“飞鹰”教坛新秀、“精鹰”骨干教师、“雄鹰”专业带头人四个阶段来实现专业教师的“四阶递进”式职业成长。
学校实行目标管理,确定了“鹰成长”梯队师资队伍在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及所需能力、培训内容和评价标准等,为新教师成长为教坛新秀,到骨干教师,再到专业带头人及全国、省市镇级名教师指明方向、奠定基础,采用任务驱动教师行动,从师德、师识、师能、师绩等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培养、考核、评价、激励和鉴定,扎实有序地推进任务逐一落实,不断取得实际效果,推动教师发展,实行“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精优化、持续化:“雏鹰展翅奠基础”阶段,为期1年,目的是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觉知”,快速适应环境,顺利进入职业角色;“飞鹰翱翔显实力”阶段,为期1—2年,目的是帮助教师产生正面的“意愿”,开启职业生涯的正式起步,成长为教坛新秀;“精鹰腾飞树品牌”阶段,为期2—3年,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深入“实践”,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成长为既能独当一面又能与他人合作的骨干教师;“雄鹰高飞立标杆”阶段,是校内教师培养的最高层次,为期3—4年,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实现“创新”,培养教师成为高素质、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专业带头人,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树立标杆。
多维度学习
激发教师自我发展原动力
自主研修,内省反思,激发内在原动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化。“鹰成长”梯队师资队伍建设从活动平台搭建、制度保障、硬件条件提供等方面,为教师自主研修、自主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沙溪理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培训进修和参加教科研活动,通过校企共育,建成11个“双兼双聘双培养”校企合作工作室,聘请32名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作为项目带头人入驻工作室,构建出“双兼双聘双培养”的“双师型”队伍建设模式,形成多元多维立体长效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比如规定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时间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或挂职锻炼,全员参加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例会学习、沙龙研讨、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培训活动;引进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重点指导专业(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规划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等,引领“三教”改革;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包括课题研究、教材编写、承担核心课程、撰写论文等常规性教科研活动,也重视教师带竞赛、带考证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体现以赛促教、科研立校的特色;实行层级帮扶、以一带多、全员结对的方式,由专业(学科)带头人带专业骨干教师,激发内在原动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化。
沙溪理工的“鹰成长”梯队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是中职学校“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梯队推进”的策略体现,是教师队伍培养和管理经验的综合。学校之所以能培养出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源在于从教师的发展需求出发,通过理念引导、专家引领、骨干示范、激励监督等措施激发教师发展的愿望,使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永不衰竭。
(卢永辉 赵波 唐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