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7日 星期三
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
“五教”融合育当代君子
本报记者 梁杰

    “老师好”,当记者走进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便被一名彬彬有礼的少年所打动。漫步校园,绿树成行,碧草如茵,学校礼堂前的一幅标语格外醒目:“给我一个翩翩少年,还你一个谦谦君子。”

    “旦复旦,光华被。五浦汇,灵秀集。古崧泽,文明启。淀湖畔,名校立。玉须琢,方知义。身端正,性大气。乐中学,有活力。思敏捷,人独立……”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第七届“君子养成大会”正在举办。舞台上,学子们正在演绎自己编排的节目《礼仪之邦》,朗朗上口的“复旦五浦汇校礼三字经”响彻大礼堂,这部“校礼三字经”的作者正是该校校长黄玉峰。

    君子如玉

    走进黄玉峰的办公室,文化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进门右手是一幅竖排的书法篆字:“天在看。”正对门口的是一幅漂亮的行楷对联配画,画中一对公鸡母鸡被一群小鸡所环绕,对联是:“一树蓓蕾莫道是他人子弟,满园桃李当看作自家儿孙。”浓浓的爱生如子之情跃然纸上,这些书法作品均出自黄玉峰之手。

    记者与黄玉峰相识多年。2015年,记者参加他的新实验基地“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的立校典礼,便被他的不随众、谦和及大气所吸引。作为沪上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曾以一介书生之力,为中学语文奔走呼号。年届古稀,他又以惊人的勇气执掌一校,希望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打造出一方独特的育人天地。用事实证明,“书,可以这样读,学校,可以这样办”。

    记者初到五浦汇实验学校时,校园里的小树苗也才吐出嫩芽,7年多后,记者再次走进五浦汇,校园里的树木已是郁郁葱葱、花开满枝了。而经历了人生种种挫折的黄玉峰依旧是矍铄挺拔、步履坚定、气定神闲。

    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曾来到五浦汇实验学校,好奇地说:“我一直想看看,中国最有才艺的中学老师会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会把什么样的理念、思想和境界带到这个学校。”这一问题如今已有了答案。经过近8年的苦心经营,五浦汇实验学校按照黄玉峰的办学理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如今已成为上海市小有名气的学校。

    君子如何养成

    “君子”这一概念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君子’这个词如今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但它曾经被孔子作为理想教育的培养目标。”黄玉峰这样阐述为何要将“人生教育,君子养成”作为立校之本。在整部《论语》中,孔子提到100多次“君子”。在孔子看来,圣人只能憧憬一下,君子却是可以养成的。在数千年的中华历史中,无论是民间还是历史典籍,都把培养君子作为育人目标。

    “我们今天所说的君子,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别于古人,有望于未来。”黄玉峰说,“我们要养成的是‘现代君子’,是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和现代精神的君子。”他认为,这样的君子,仁爱而不仇恨,中正而不偏执,平和而不激愤,厚道而不猜忌;这样的君子,尊重个性、热爱生命,遵守文明规则,维护个体和群体的权利;这样的君子,有宽广的胸怀、强大的内心,关注公共事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能为社会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复旦五浦汇治校方略》中有八个字的治校方针,即“一本二翼三和五教”。“一本”即“人生教育,君子养成”,“二翼”指人文与科学,“三和”即家、校、社会,“五教”包含诗教、礼教、乐教、科教、家教。黄玉峰希望通过“五教”达成君子养成的目标。谈到如何实施“五教”,黄玉峰认为,排在前面的“诗教”不只是培养学生读诗写诗,而是要培养孩子的诗性、心性、灵性,让学生拥有君子一样的情怀,学会诗意地生活。具体途径有两个,一是行走“诗教”,即研学课程,通过课题研究实现“诗教”,已成为学校“诗教”的一大特色;二是课程诗歌,通过实施校本课程或学科活动,将其作为学生的拓展学习内容。此外,学校每年的诗歌节、语文月、读书节等活动都成为激发学生们诗歌创作的契机。

    礼教、乐教也是学校开展活动、开发课程的重点。黄玉峰认为,“礼”是内在道德素养的外部表现。作为君子,不但内心世界要美丽,更重要的是在行为方式、形象上重视“礼”。在学校管理上,学校对每名学生从入校、上课、作业、考试到放学后的校外生活都提出了要求,为学生“君子养成”设置了外在的约束与引导。“乐教”也有两层含义,即艺术教育和快乐教育。“我们把体育运动作为快乐教育的实现方式,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获得创造终身幸福的能力,成为幸福的人。”黄玉峰说。

    教师首先学做君子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践,黄玉峰深知,要落实“君子养成”的教育理念,教师本身的素养是前提。

    “要培养学生成为君子,教师首先要学做君子。”黄玉峰说,教师首先要“反求诸己”,把自己修养成一位君子、一个大写的人。学校从成立的第二年开始就连续举办“君子养成大会”,敞开校门邀请国内外专家各抒己见,探讨“君子养成”的相关问题及做法。一年一届的“君子养成大会”不仅让学校教师在研讨学习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君子养成”的必要性,也提高了个人的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及演讲水平。学校鼓励每位教师都成为终身学习者,以价值探索为主,结合“五教”进行多样化学习。

    采访中,记者发现五浦汇实验学校的教师大都能写诗。学校每年假期都组织研学旅行,带队教师要创作诗歌,教师们适时地在群里“斗诗”,并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诗歌创作,学生间相互帮助,一同创作,一首首诗就这样创作出来了。

    “我曾经在给学生编诗集时做过一个统计,学校几年来的研学旅行活动共收集到学生创作的诗词一万多首。”数学教师刘宗三说,“为什么学校的‘诗教’课程受学生欢迎?原因在于,‘诗教’形式激活了学生诗词创作的兴趣。这其中,教师的引领很重要,以数学课为例,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我写了一句诗‘算筹兴味长,心境在书堂’,让学生们猜今天老师要讲什么内容。通过诗词的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课堂的参与度就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