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7日 星期三
东北师范大学
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发展
马成龙

    高校党建工作以政治引领筑牢卓越人才的思想根基、以学科建设夯实卓越人才的科学素养、以队伍建设优化卓越人才的师资力量、以支部建设提升卓越人才的综合素质,是高校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生命线,对全面贯彻党的办学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着力解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国方案。齐抓共建,打通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通道,解决“两张皮”的问题,能够凝聚“三全育人”合力,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思政教育,建构了“党建+思政”育人模式,使党建与思政工作协同共进、相得益彰,实现组织育人和课程育人“双线推进、一体融合”,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思政工作保障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学校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全校办学治校顶层设计的具体实施者、上级工作部署的推进落实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力军。引领基层党组织,不断强化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能够为思政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学校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强化“抓好基层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责任意识,重点把各院系党组织政治领导、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贯穿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具体工作中。

    引导各院系单位坚持党建思政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成为服务师生、引领师生的 “主心骨”和“领路人”,做到以党的建设成效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各院系单位构建起以“党委+党支部+研究人员与教师”的“三级联动”“逐层引领”为模式的组织领导体系,统筹推进党建与思政工作,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融入新时代、适应新特点、满足新要求、解决新问题、汇聚新动力、开创新局面,在守正创新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

    推动各院系单位根据现有规定要求与党员人数合理设置党组织工作机构,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明确党组织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领导职责,切实压实直附属其他机构党组织抓党建工作和思政建设的责任需求;健全考核体系,将思政教育工作与党建工作列入考核重要内容,为打造思政教育的坚强阵地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明确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政治立场及其服务的主体对象,确保牢固捍卫正确的政治站位;优化基层党组织结构布局、拓宽传播覆盖面,推动基层党组织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扩展思政工作范围辐射,更好地增强基层党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提高工作水平与效率。 

    引导各院系单位建立师生有困难找党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机制,以完善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师生制度,使师生在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同时,以专题讲座、典型报告、分组研讨、个人自学、经验交流、“党建+网络”等形式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着力推动学生党支部建设,为凝聚、引领、带动团支部和班级的建设与发展,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

    打造教师与科研队伍,助力党建与思政工作协同开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先。”教师与科研人员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技能、传播思想、创新观点、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肩负着青少年理想信念引路人、政治立场指引者、立德树人主力军、守正创新开拓者的使命担当,在实际行动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对引导青少年提升自我、夯实信仰、坚定立场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一系列高校思政教师教学工作的相关政策相继推出,也可见国家对高校思政教师、思政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学校积极提升思政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技能、道德素质,提升思政与党建领域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实践能力,努力实现以高度的政治敏锐引导学生、以生动的教学方式打动学生、以高尚的政治修养感染学生、以思路的创新加强思政教育、以科研的转化推进思政工作,切实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举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示范培训班、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研修班,召开“中俄道德教育高端论坛”、“中美道德教育高端论坛”、“中日道德教育高端论坛”、“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国博士后论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理论前沿”学术研讨会、“学习贯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研讨会,夯实思政教师理论基础,进一步推动研究中心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建设。本着“以赛促训”的理念,构建“职业化竞赛”的研修体系,例如鼓励教师参与全省高校思政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评选活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举办青年教学能手说课大赛、“超星杯”吉林省本科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强化教师的工作技能与实践能力。牵头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重点解决当前高校师德突出问题,培育高校教师高尚道德情操,促进高校师德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汇聚高质量的研究人才,进一步提升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基于已获立项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系统化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与创新体系构建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问题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与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从理论层面为党建与思政工作提供宝贵经验。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思想理论教育研究所、高校党建研究所,强化创新性、标志性研究成果产出,服务党建与思政工作。

    加强精品课程创建,赋能党建与思政工作

    建设具备科学性、先进性,符合教育教学客观规律,且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入开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秉持工匠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展现学校水平和实力、适应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要的精品课程,以充分发挥思政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研发“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的探究报告”“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怎样解读具体的‘完整人’兼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逻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问题的若干重要学术课题”“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重新审视”“高校思想理论科研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等精品课程,实现以示范课程加强党员、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根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根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根源、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与热点等问题的认识,为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同频共振提供支持。本着“思想精深、教学精湛、效果精优”的理想追求,创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高校德育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梦·青年梦·社科梦”“浅谈共产党人的信仰”“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研究的发展问题”等精品课程,带领党员、师生、科研人员从民族复兴的战略要务、承载梦想的不懈追求、弘扬践行的教育路径等方面剖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命题,从高校德育的创新表现、高校德育的拓展视角和高校德育的深化研究三个方面审视高校德育工作,从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和比较文明的高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国家民族的统一、理想和现实的统一、自信和实干的统一三个维度辨析中国梦、青年梦、社科梦之间辩证统一的密切关系,从中国的传统信仰与历史渊源为缘起揭示共产主义信仰的自身特点、阐明共产党人信仰的正确践行。通过“试讲—录像—专家点评—修改—再试讲—再录像—再点评”这一精益求精的过程,打磨“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科研”“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转型与科研能力提升”“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及辅导员成长问题”等精品课程,协助辅导员破解“把握角色定位,实现工作转型”“突出工作重点,破解现实课题”“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研动力”等问题,为党建与思政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力支持,为党建融入思政工作提供人力辅助。

    (马成龙)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东北师范大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06/07/11/ZGJYB2023060711_b.jpg 11 中国教育报 12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