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5日 星期一
创新职业师范院校思政一体化育人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构建“五爱”思政教育新模式
武德峰 郭凤臣 郑岩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自2017年起,学校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全校师生中实施“爱己、爱家、爱校、爱党、爱国”教育工程(以下简称“‘五爱’教育工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五爱”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打造成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效度、有温度的育人工程。

    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优化“五爱”教育的内容供给,提升教育的效果。学校将“五爱”教育作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活动载体,统筹教学、管理、服务各领域,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推进、叠加放大。通过组织领导制度、日常运行制度、协同推进制度等构建全过程管理制度保障体系。

    1.绘制“点线面”递进的“五爱”育人目标,实现职业师范院校“五爱”育人目标一体化。“五爱”教育工程以育人活动为切入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为主线、以“三全育人”机制为辐射面,形成以价值引领为导向,以思想理论课为主体,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延展的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搭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诚信友善、价值塑造、创新能力、健康人格”的五大项目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五爱”育人立体化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

    2.构建“四层面”互补的“五爱”内容,实现职业师范院校“五爱”育人内容一体化。开展好“五爱”教育就要使学生的“五爱”之情落实到课堂上、生活中,从育人内容的活动、路径、载体、网络四个层面真正融入学生。育人活动层面,学校近年来围绕“五爱”教育为核心内容创建开展主题活动100余项,出版相关课程思政系列教材10余部。育人载体层面,拓宽了“一体两翼”育人载体,坚持全方位育人。通过多角度、多载体、多形式来全面推进“五爱”育人工作,结合职业院校实际和特色,以“X+X”(线上线下+校内校外)、“S+H”(思政+活动)为两翼,全方位协同,聚力新职业人才培养。育人路径层面,融通了“入学—学习—离校”育人路径,做到全程育人。从扣好入学第一粒“扣子”到最后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构建“知、情、意、行”的养成教育体系,将“五爱”全过程贯穿,建立递进式育人链条。育人网络层面,构建“校院两级”一体化网络实践育人体系,形成学校、年级、班级、寝室全员辐射的“线上+线下”工作矩阵,教育形式上“求新求活”,打通“五爱”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3.筑牢“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阵地”协同,实现职业师范院校“五爱”育人空间一体化。“五爱”育人价值理念是“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教育体系,通过“家校社”三个阵地协同育人,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培养和全过程打造。发挥家庭基础作用,打牢和夯实“五爱”育人思想根基;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完善和优化“五爱”育人阵地路径;发挥社会依托作用,烘托和营造“五爱”育人良好氛围,同频共振,构建“五爱”育人共同体。构建了“七位一体”(校院两级党政领导、专任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学生家长、企业人员)协同育人队伍。

    4.凝练“两化(活动项目化、内容微课化)并举”的特色品牌活动,实现职业师范院校“五爱”育人活动一体化。通过项目和微课两个品牌达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培育时代新人,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新模式。项目活动立体化建设,围绕“五爱”育人理论研究,组建辅导员工作网络微课化建设、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五爱”教育辅导员工作室,共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录制辅导员微课,以丰富的活动内容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理论导航,专业结合,广泛实践

    在“五爱”教育工程实施中,学校注重丰富“五爱”育人内涵,凝练“五爱”的真挚情感,加强“五爱”育人的氛围营造和文化浸润,推动“五爱”育人转化为自觉行动,达到明理、共情、弘文、力行的育人效果。

    1.理论导航,与党团建设融合,夯实“五爱”育人思想引领基础。注重夯实理论基础,通过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筑梦”行动“青马工程”,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集聚导师团、马院教师、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力量,开展“理想信念、形势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春故事”专题宣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榜样励志故事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通过多层面师生同讲,夯实了“五爱”育人思想引领的基础。

    2.结合专业,与课程思政融合,形成“五爱”育人课程思政模式。聚焦“五爱”育人的重点任务和重点群体,突破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切实发挥院系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班团活动、专业学习,积极建立打造“学习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开设青春报国梦、数字中国梦、科技强国梦、大国工匠梦等12个专题的“学习筑梦”选修课程,具有校本特色,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紧密对接,与学生专业发展紧密对接,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渗透“五爱”育人的理念,在专业教学中夯实学生价值引领的思想基础。

    3.多元互通,与协同育人融合,打造“五爱”育人行走思政课堂。建构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视野下的家校社“大课堂”。围绕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体现“四个互补”(教学与管理互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互补、理论与实践互补、线上与线下互补),筑牢“三个阵地”(学校、家庭、社会),凝练“两化并举”的工作思路,协同联动,形成“三全育人”有机整体,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四史”、强信念、跟党走,持续打造融党史教育课、乡村振兴课、就业指导课、育人成才课为一体的“行走思政大课堂”。

    4.贯穿内外,与社会实践融合,拓宽“五爱”育人实践活动阵地。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五爱”育人实践活动,包括生命教育、志愿服务、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重视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与榆树市巾帼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共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的锻炼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组建美丽中国实践服务团等10多支服务团队,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彰显人生价值,展示良好风貌。

    5.依托网络,与多种媒体融合,扩大“五爱”育人传播推广渠道。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注重线上和线下同时开展,学校同时推荐。线上激活网络原动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发挥“新媒体+”功能优势。拓展工作载体,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五爱”育人专题网络文化活动,采取微视频播报、网文征集、创意摄影等吸引学生的多种形式,用学生“爱看、易懂”的方式打造“五爱”育人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在易班和微信平台上广泛传播展示。

    6.多层聚焦,与教育教学融合,构建“五爱”育人思政教学平台。聚焦做实思政课堂主渠道,狠抓思政课质量提升、课程思政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发力;聚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上发力;聚焦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上发力;聚焦主题教育,搭建“身心健康、诚信友善、价值塑造、创新能力、健康人格”五大项目平台,将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进而取得整体推进、叠加放大的育人效果。建设“五爱”育人资源库,为拓展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形式提供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

    铸魂育人,爱满校园,彰显实效

    通过“五爱”教育工程的实践,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爱满校园”的良好氛围,铸魂育人实效显著。

    1.价值引领因“爱”而强。“五爱”育人体系建构与实践促进了“大思政”格局的构建,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进一步提升,通过“青马工程”和“学习筑梦班”,开展主题教育,培养了一批有引领辐射作用的学生骨干,树立了优秀朋辈榜样。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组建电子科技协会、ERP软件协会等专业性强的学生社团,培养了一批专业性强、有创新意识的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专业大赛,多个项目获“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奖项。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近百支实践团队分赴各地,融入社会,走向基层。“大美吉林”实践服务团、“青马助力扶贫攻坚”实践服务团、“艺鹿有你伴我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

    2.工作平台因“爱”而优。通过拓展工作载体和平台,以“线上+线下”的教育方式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学校获评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优秀易班工作站”,连续多年获评吉林省“易班优秀共建高校”“优秀易班工作站”“优秀工作案例”“优秀指导教师”;在易班网、省网络思政中心、易班发展中心组织的各类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中获优秀组织奖5次,15人获评优秀指导教师,100余件师生网络文化作品获奖。

    3.工作成果因“爱”而丰。“五爱”育人工作案例、成果宣传片在中国大学生在线吉林频道、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展示,扩大了教育成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获校外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5篇,“五爱”育人相关校园文化专题活动先后在《吉林日报》《长春晚报》《城市晚报》《东亚经贸新闻》《新文化报》等媒体上刊发,产生了较好的宣传推广和社会影响效果。学校“学工在线”、“数智青年”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点击率提高,辅导员微课和学生工作特色活动案例得到推广应用。

    (武德峰 郭凤臣 郑岩)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构建“五爱”思政教育新模式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06/05/07/ZGJYB2023060507_b.jpg 07 中国教育报 8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