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队伍建设之教师军训 |
|
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实验小学坐落于美丽的“鸭梨之乡”——阳信县。多年来,学校秉持“以爱为源”主题文化,以“爱润无声、美悦天性”为校风,以“寓爱于教、寓教于乐”为教风,以“言行溢美、学思融乐”为学风,于四季轮转之中守望桃李花开,彰显对“融爱”文化的满腔热爱,为文明校园赋能,多维共振推动文明校园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以爱修德、以学广才”的校训,以党建为引领,弘扬“和融博雅、精诚日新”的学校精神,以“融爱”文化为核心,以红色基因为底色,以“四有”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锚定“124631”办学思路,深耕“五育融爱”课程改革,创新“六横九纵双线运行”管理模式,规范了学校管理、强化了队伍建设、提高了师生文明素养。
党建引领
创建红色融爱强校
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是阳信县实验小学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南针”,破解一切难题的“金钥匙”,创建文明校园的“定盘星”。学校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谋大局,把方向,定政策”的作用,形成了“党徽闪耀 融爱强校”党建品牌。紧紧围绕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创新管理新机制,搭建党建领航平台,形成“六横九纵四中心一支部”运行模式,将国家战略意志、育人历史使命、师生家国情怀高度统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赤胆忠心,坚守“信仰之光”。学校围绕“将党建工作和教育事业深度融合”展开大讨论,探索出了“三同三促”的建设方法,“三同”一是树旗帜,党建培训同谋划,开展教育活动,培训党员干部,发挥党建理论的指导作用;二是强链条,党建教研同发力,党员教师为“双带头人”,以党建工作引领教研,以教研体现党建工作,推进二者同频共振;三是塑品牌,党建德育同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暑期公益实践活动,为“特色融爱”强校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开展“三促”打造特色支部,一是促进特色支部的打造,筑牢融爱互促的基础;二是促进品牌活动的举行,畅通融爱互促的节点;三是促进教学创新的深化,搭建融爱互促的矩阵。
笃志躬身,坚定“实践之行”。学校深入开展特色党建工作,一是实行支委包年机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以党建引领教学管理与课程研发,高标准、高质量开展课程研发;二是把党小组建在年级组和学科组,专门成立了教学提质小组,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制定完备的培养计划,开展结对子行动,努力打造一支党员“领雁”的教师队伍;三是打造红色阵地,通过开设党史专题课、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故地、观看主题电影,真正达到党建行动落到实处。
奋发图强,坚持“树人之任”。学校以忠心向党的责任意识,在“行政管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文化建设”“劳动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和学习,学校把党建作为动员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的战线,“党员”或“红领巾”站台遍布校园,血脉传党性,红心护未来,用涓滴之力汇成青春奔涌的浪潮,引领全校上下用脚步踏上红色热土,用双手丈量梦想的高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不懈奋斗。
文化赋能
形成特色学校品牌
红心向党、诚心融爱,在以“融爱”教育核心文化引领学校扬帆远航的基础上,学校深挖“融爱”文化内涵,坚守红色基因底色,在教育实践的道路上赓续初心,以实际行动彰显“融爱”文化。
文化是校园的内在灵魂。学校与师生共享文明的赤诚慷慨,共经时代的阳光万里,命名为“东方红路”“新时代路”和“梦之路”的三条主干道贯穿学校;“桃李园”“耕读园”“百草园”三个红色劳动教育基地星罗棋布、点缀其间;“石榴籽”“中国字”“科普”三个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红色文化广场坐落校园。
融爱是校园的内在气节。基于“融爱”核心文化的“三路、三园、三广场”红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厚植人文积淀,累结理性根气,让学生向上向善向往美好,成为有丰厚文化基础和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榜样是校园的猎猎旌旗。47个班级彰显“个性文化”,让学生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七一勋章”获得者、“八一勋章”获得者、“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全国劳动模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选择“偶像”,擘画了“学榜样、讲文明、聚力量”的认知谱系。
倾情桃李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让每名学生都灿烂,让每名教师都精彩”,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学校从“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三个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师德为先,树“大先生”之志。“阳信县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梯级培养”工程强化师德素养,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把培育高尚师德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建立学校教师发展规划、制定教师发展梯级方案,将全校教师分成三支队伍——生力军、主力军和领航军,使个人成长与团队共生相结合,让青年教师沿着梯级培养的路径快速融合与专业化成长。
能力为重,育卓越师资队伍。“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以岗位练兵为契机,层层分解、科科落实,紧密围绕“课程讲述、学科理解、教学设计、教研推进”四个项目,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更好地理解掌握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知识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增长教育智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终身学习,培成长型思维教师。学校开展教师“燃梦·爱阅读”读书工程,厚植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可持续的学习,实现教育与自学一体化,完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体系,锻炼教师自身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文明学校创建的进程。
“五育并举”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阳信县实验小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融爱”为主题,围绕德育课程、劳动课程、社团课程、主题教育四个维度,坚持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有机融合,开发多元课程、完善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相结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出发点,把完善德育作为生命线,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驰而不息,抓好德育课程。学校通过“星语”校报及校园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升旗仪式、上放学路队、节庆日、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充分发挥少先队大队委的管理职能,多措并举健全少先队组织,营造了浓郁的文明校园创建氛围,鼓励师生成为文明的接班人和传递者,形成新时代文明校园的实践成果,现已涌现出“最美教师”18名,“最美园丁”26名,“新时代好少年”320余名,“阳信县优秀少先队员”10名,“滨州市优秀少先队员”2名,参加滨州市2021年少代会的县少先队员代表人选3名。
脚踏实地,抓牢劳动课程。阳信县实验小学的“三园”红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共占地2000余平方米,研发“融爱”劳动课程,“桃李园”“耕读园”“百草园”种植各类果树、蔬菜、中草药,养殖了十几种小动物。学生和教师在这里播种、除草、浇灌、观察、记录、收获、分享,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融入到劳动中。从“耕”中体验劳动的辛苦,从“丰”中感受收获的喜悦。
多彩童心,抓稳社团课程。学校成立小提琴、舞蹈、合唱、古筝、创客、排球、足球等50多个特色学生社团,开拓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每个社团都各具特色,不但满足了学生对课外学习的多元化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提高了综合素质,而且实现了课程的立体化,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彰显了课后服务的温度、活力和特色。
铸牢印记,抓实主题教育。学校以“融爱”文化为引领,以“爱”为核心开展主题教育,利用金阳万亩梨园景区、毛岸英烈士纪念馆、阳信县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等校外学生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参加主题教育的同时体会到文明的重要性和实践的快乐;以“节”为抓手丰富主题教育,开展母亲节、父亲节的感恩教育,小满节气的自然科学教育,国庆节、建党节的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和文化观,不断丰富“融爱”教育核心文化内涵,彰显文化育人的强大力量。
硕果累累
取得多项显著成绩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学校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滨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融爱之情正浓,文明之路正红。阳信县实验小学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一路前行,创建了“校园红”的党建品牌,淬炼了“党性之火”,高扬了“融爱之旗”,铸牢了“红色之心”,将红色精神、学校的教育与学生的未来紧密联系,倾力打造高质量现代化“融爱”教育幸福强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张广昌 高峰 文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