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30日 星期二
“全”力守护 托起每一颗“星”
——杭州市湖墅学校孤独症全支持模式探索
高博
第四届“无障·爱”融合教育学术年会
全支持课堂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一人一世界,独自闪烁,他们就是被称作“星星的孩子”的孤独症患者。中国残疾人普查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超1300万人,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孤独症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已成为特殊教育与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杭州市拱墅区倾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积极推进区域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杭州市湖墅学校在改革发展中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深入探索基于个别化教育的全支持培智课堂,形成了孤独症教育教学区域“333”全支持模式,为当前孤独症教育及区域融合教育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湖墅经验。

    “三课一体”,让每一个孤独症孩子融入课堂

    走进湖墅学校二年级的一间教室,一堂生活语文课《我有一双手》正在愉快地进行。黑板和桌面上,班级公约和结构化教学环节等一系列视觉提示格外醒目;一个个品字形小组,让孩子们在榜样带动下开展有效合作;每个孩子手中都有个性化书写辅具及任务操作板,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主教王老师巧用多媒体动画,创设趣味情境及主题活动——小手旅行记,引导学生学习本节生活语文课的重点;通过视频与图片链接生活适应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分担劳动的责任意识……短短一节课,充分诠释了全支持课堂“教什么”“怎么教”“哪里教”的问题,以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支持,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参与度很高。

    该班学生中,有孤独症学生5人,其他以中重度智力障碍为主,教学难度较高。由一位主教、两位助教组成的教学团队如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据王老师介绍,课前,教师们在全支持理念下,对孤独症学生参与课堂的需求进行了全面分析,制定支持方案。教学中,除了这样的大班集体课之外,还有个训课和小组课的支持。

    “我们通过个训课和小组课,补足孤独症学生学习先备能力,预防和减缓课堂干扰行为,提高孤独症学生的集体课堂参与度。其中小组课聚焦孤独症学生社交核心障碍共性特点开展康复训练,行为支持个训课则基于个体发展缺陷开展康复训练,支持孤独症学生课堂中出现的行为需求。”王老师说。

    “比如有的学生在课上会出现严重、高频的自我刺激行为,个训课借助他喜欢的感官玩具,帮助他熟悉个人系统操作流程,逐步穿插课堂相关的学习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自我刺激频率明显下降了。”助教朱老师介绍道。

    目前,由个训课、小组课、集体课组成的“三课一体”全支持培智课堂已成为湖墅学校的常态化课堂。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过程全支持,课堂面貌和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三全课堂”,让个别化全支持理念真正落地

    多年来,如何帮助孤独症孩子更好地融入课堂,一直是湖墅学校的中心目标。在看似平凡的“三课一体”全支持课堂背后,凝聚着湖墅人15年坚持不懈的探索。

    早在2008年,学校就率先启动个别化教育,迄今已走过7个阶段,一路成果颇丰。近年来,面对低段孤独症学生急剧增加、课堂“谱系”问题层出不穷的现实,学校在浙江师范大学团队助力下,探索基于个别化教育的全支持课堂,逐步形成了孤独症教育教学区域“333”全支持模式,即按照全生涯衔接、全过程支持、全社会覆盖的“三全融合”理念,形成课程全支持、教学全支持、环境全支持的“三全课堂”系统,最终构成“三课一体”的孤独症全支持课堂教学新范式。

    “课程全支持、教学全支持、环境全支持的‘三全课堂’系统,不仅从教师角度回答了‘教什么、怎么教、哪里教’,也从学生视角关注‘学什么、怎么学、哪里学’,真正做到看人教书、应时应景教书。”学校校长郤玲亚说。

    在课程方面,学校克服学生障碍类型多、年龄阶段跨度大等难点,开展生活质量导向的三学段一体化培智学校课程建设:学前段实施康复与融合相结合的幼教课程,义教段实施以生活适应为核心的单元主题教学,职高段实施以美好生活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以义教段为例,学校形成了以学生实际生活需要为核心,以人教版教材为教学资源核心,以浙教版教材为补充,个别化教育信息平台精准锚定学科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孤独症学生发展与促进指南》补充支持的课程全支持系统。其中,由湖墅学校编写的《培智生活适应》教材获得广泛好评,填补了浙江省地方教材的空白。

    在教学过程方面,学校探索基于个别化教育的正向行为支持系统,构建了“面向全体、面向班集体、面向个人”的正向行为支持三级预防体系,联动家长为每名学生健康成长护航。针对以孤独症学生为主的不易融入课堂的学生,依据浙江师范大学团队编写的《义务教育阶段孤独症学生发展与促进指南》,对个别化教育支持计划(IESP)对象进行相应障碍课程评估,形成支持性目标。每学期初,教师团队根据学生评估结果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具体课程,以“三课一体”协同教学,支持覆盖教学全过程和全体有需要的学生。

    在环境方面,学校构建友好教学环境,每个教室都布置了结构化教学环境,配置了感觉调整器具和区域等,如懒人沙发、弹簧蹦床、摆位椅等用于本体觉调整和“感觉休息”的工具,触觉刷、垫子等用于触觉调整的工具,让学生感觉到安全、安心。此外,学校还建成了多感官调整室、感统训练室、康复评估室、宣泄室等十多个功能室,让学生放松身心、科学康复。

    有了全方位的支持系统,现在有更多的学生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更多学生无须支持、更好地融合。”郤玲亚说。

    “三全融合”,聚社会之力为特殊孩子圆梦造梦

    在探索个别化全支持课堂的过程中,湖墅学校始终以“立足特校,放眼全区”的责任感,以“全生涯衔接、全过程支持、全社会覆盖”的“三全融合”理念高位引领改革发展,推动构建区域全支持工作模式,凝聚全社会之力守护孤独症学生的成长。

    自2016年以来,湖墅学校构建起三学段为一体,外加省定点康复机构、送教上门、卫星班、区随班就读指导、校外实训基地、区智精孤残亲友会的“一体六翼”特教生涯服务体系,确保区域残障学生“一个都不能少”。构建“244”两化四级育人模式,以生活化为经,个别化为纬,设立“好照顾、好家人、好帮手、好公民”的四级培养目标和“居家安养、机构照护、庇护就业、独立就业”的四级安置模式,毕业生通过四级安置模式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在拱墅区,每个街道都设立了“残疾人之家”,特殊学生毕业后可以作为工疗员到这里交流学习、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每人每月可以领到300元工资。如今,全区已有两个五星级“残疾人之家”。

    目前,湖墅学校正与区残联合作,在拱墅健康大厦一楼打造残疾人支持性就创业广场,开展就业辅导,帮助更多毕业生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与拱墅区民政部门合作,在“大运河幸福家园”民生服务综合体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特殊孩子融入社会的就业实训,该项目入选杭州市民生示范样板工程。接下来,学校还要将社会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操作指引,在拱墅区各街道的“大运河幸福家园”共建和推广。“我们希望每名学生毕业后都能实现自理或者自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并且拥有美好生活的人。”郤玲亚说。

    在个别化教育全支持课堂的区域探索上,湖墅学校依托高校专业力量,在拱墅区特教中心组织下成立了区孤独症儿童新融合教育研究中心,引领全区孤独症教育理论及融合支持机制研究;建立拱墅区特需儿童行为支持中心,依托中心工作机制提供全生涯衔接专业服务;发展大悦城等首批8家单位成立了拱墅区特需儿童友好社区联盟,为特需儿童成长、融合提供社会性支持。

    湖墅学校还与普校携手共研,首批5所实验学校——文澜实验学校、人民小学、卖鱼桥小学、花园幼儿园、健康实验学校正火热开展全支持课堂实践,完善普特协同、孤独症干预“三课一体”模式。此外,通过城乡结对融合教育活动,将研究成果辐射到周边区县学校。

    良好的区域融合教育互助共同体风貌,让全区特殊儿童和关爱他们的人士从内心感受到了新的希望。

    “星”光闪烁,让特殊学生共享社会文明成果

    “我有一个梦,我想和你说说话。”孤独症孩子融入社会的渴望,是特教人毕生奋斗的动力。

    十多年来,在市、区教育和残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湖墅人全身心地投入孤独症融合教育探索,以个别化全支持课堂为切入点,掀起了一场从理念、课程、教学模式到教育教学体制的全方位变革,并由点到面引领全区构建融合教育新样态。

    “全”力守护,终见“星”光闪烁。如今,学校孤独症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显著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明显增强。湖墅学校的不少毕业生参加了工作,与普通人同工同酬,有的还被评为“最具亲和力员工”。

    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进入快车道,2017年以来,学校承办了5个省级以上研讨会,13个聚焦孤独症课堂关键能力的课题立项或获奖,科研水平居浙江省前列。教师队伍中涌现出1名全国特教园丁、1名省特级教师、1名省教坛新秀、1名省特教园丁、3名市教坛新秀、1名运河功勋校长、1名区运河特级校长、1名区运河特级教师、1名区运河特级班主任、1名区运河名师、5名区学科带头人。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关于提升孤独症儿童教学质量、促进孤独症儿童融合的相关条款为特殊教育指明了新的行动和研究方向。“作为特教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特殊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与我们一起走向共同富裕,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全支持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社会融合、和谐社会的理念。”郤玲亚说。(高博)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