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5日 星期四
多地多校着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把学生“心事”放在心上
统稿:本报记者 郑亚博 采写:本报记者 程墨 甘甜 陈欣然 徐德明 缪志聪 周洪松
天津市觉民中学七年级学生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本报记者 陈欣然 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心理中心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心理沙龙。张必闻 摄(资料图片)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记者采访了解到,全国多地中小学校将心理健康列入校本课程,高校在开设相关必修课的同时广泛开展活动,从机制上健全监测体系,完善预警和干预,家校社多方合力,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全面统筹,利用好课堂主阵地

    浙江省湖州市的小学生每天都有一节户外活动课,湖州市中学生每天清晨都要沿着跑道跑1000米以上,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周开设劳动课程,全员参加研学行走计划,引导学生们接触自然、舒缓压力。这是湖州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发展”贯穿至“全流程”的片段之一。

    完善顶层设计,各地教育系统全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福建省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福建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和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省、市、县、校四级工作机制;四川省南充市上下统筹“一盘棋”,市委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工作汇报,每季度举办市政府常务会或专题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召开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会,编制全市心理健康教育3年行动规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市县联动推进、学校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课堂教育主阵地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不同年龄学生心理特点,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课程正在校园内广泛开展。

    面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情况,多地、多校重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北京市文汇中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以学段划分,初一年级开设心理课,从入校适应、学会学习、情绪调节等模块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初二、初三年级通过班团队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相关意识。湖北省将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首届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分“联动宣讲营造关爱‘心’氛围”“专家助力健康成长‘心’阵地”等4个主题周开展。

    在高校,部分地方根据新时代学生心理特征、需求和影响因素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福建省推动高校普遍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的必修课,中职学校安排不少于36个学时的必修课。天津市将在“5·25”学生心理健康日,以“心启航·心力量”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运动会等活动,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

    健全监测,完善预警干预

    5月25日心理健康日前夕,湖北省通过展板、横幅、板报等方式进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相关系列讲座。同期,四川省南充市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贵在抢占先机、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福建省在中小学建立“学校—年段—班级”三级预警防控体系,在高校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重点加强春季、入学季、毕业季等特殊节点学生的心理危机排查,学校每学期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筛查,实施心理约谈制度。

    心理健康监测常态化,学生心理状况大排查……山西省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同时,精准建立动态更新的工作台账。全省4000多所中小学全天候开放心理辅导室、心理服务热线、网络咨询平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健康监测一旦发现问题,会在线下进行识别和干预。

    北京大学推出“心晴防护网”项目,由学生心理中心统筹,全时联动110余名辅导员、青研中心等搭建线下心理防护网,实现信息联动、协同发力。全链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逐渐在北京市文汇中学落地。该校通过班主任定期视频家访和入户实地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生活背景和学习环境,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实行分层级上报、分类别追踪。

    对于出现突出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转介、诊断、治疗。山西省多校成立心理问题防治工作专班,将每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责任和安全责任明确到人,形成“网格化”责任落实体系。对于出现明显抑郁和重度抑郁倾向的学生,四川省南充市强化教医结合,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专业治疗,全方位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外,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江苏徐州启动“一表五清”个性化关爱行动,重点关注单亲家庭或长期留守学生、有先天性疾病或体质异常学生、存在精神或心理问题学生、家庭特困或随迁学生、家庭期望高或学习压力大学生5类特殊群体,为他们建立“个性化关爱学生登记表”,并配备“两制关爱导师”,即教师关爱导师制和同学互助伙伴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保障师资,提升育人环境

    近日,江西省建立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联盟,292所大中小学成为联盟单位,搭建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台;河北省保定市举行首届“新时代大中小幼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4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班主任会聚现场;浙江宁波奉化区锦溪书院来了7位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身医学科医生,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心理辅导,给出自我疏导的实用小技巧……

    专业的心理人才队伍,是心理健康工作的中坚力量。湖北省近期举办全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骨干人员培训班,组织首批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专家库专家和本地心理健康辅导专家,开展主题演讲和对话研讨活动。江西省遴选40名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面向全省开展200场公益辅导活动,正向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及心理互助。

    在专家、模范教师的引领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日益完善。

    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以专为主、专兼结合,推动高校按1∶40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中职、城区中小学和乡镇中心学校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教师。江苏省徐州市建立起一支5000余人的专兼职心育教师队伍,聘任2.8万人作为学生成长导师,先后为9.8万名特殊学生建立关爱档案。

    近一年,江西省共培训10万余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线上理论学习、线下研讨、提交作业、参加考核等,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健康辅导方法。

    为了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辐射面,家庭、政府、医院等社会各界力量逐渐被学校所吸纳。天津市河北区以“校家社牵手护航 心联盟助力成长”为主题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阶段性成果汇报会;静海区教育局开展“手拉手,共成长”活动,聚焦随迁子女,建立层层包联机制。

    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局联合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市妇联等多部门,分别成立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保定市家庭教育委员会,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北京大学整合校内外资源,与北大医院、北医三院、北医六院、北京回龙观医院等协同搭建学生危机干预“绿色就诊通道”,简化流程,协调床位,努力推动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圈,为学生提供全面化、系统性、强有力的协同保障。

    浙江省湖州市也日益形成全域育人格局,建立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孩子“五位一体”责任体系,教育培训、监测预警、帮扶助困、干预调适、治疗跟踪“五道防线”体系,掌握动态数据资源、优质教育资源、咨询服务平台、心理援助组织和精神心理门诊“五个一批”服务体系,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一贯到底”。

    (统稿:本报记者 郑亚博 采写:本报记者 程墨 甘甜 陈欣然 徐德明 缪志聪 周洪松)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