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以来,人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康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然而,部分大学老师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工作日程比较满,容易遇到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的亚健康问题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频发,亟须营造更高水平的校园健康文化。
校园健康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所高校师生共同秉持和遵循的健康理念与健康准则。不仅体现在健康政策制定上,也体现为具体的健康环境建设、师生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日常行为。
高校集聚着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群体。其中,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主体、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主要责任人,他们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也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校园健康文化对于促进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身心健康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专业知识分享给课堂上的学生,并和学生一同在良好的校园健康文化中成长,这有益于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高校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品格,也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唯此,为人师表、言行合一的身心基础才能更加扎实,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服力才能更强。
营造更高水平的校园健康文化,既需要将健康管理理念融入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政策制度的设计中,也需要加强校园健康氛围的营造和具体环境的改进,及时推动健身器械的安装和改造升级,有针对性地满足高校师生多元、个性、科学的健身需求。还可以积极发挥高校工会以及社团尤其是健康类社团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如通过专题讲座、主题活动、工作坊、小组活动等形式,帮助教职工树立健康理念、提升教师健康知晓率、树立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技能、推动健康行动、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营造校园健康文化,对教师提升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营造、宣传和建设校园健康文化,普及健康知识,有助于推动各级各类高校全体师生更好地认知健康科学、接受健康观念、形成良好健康素养。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