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作为保障。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发展格局,突出表现在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适配度、创新型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高新技术研发和服务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水平等方面都有待提升。
如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在“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协同发展”理念指引下打造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实现内涵式发展?
竞争是解决结构失衡的有效手段。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并非简单的优胜劣汰,而是要在有序竞争中谋求协同发展。
深刻把握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内涵
以高等教育发展的大逻辑为指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时代要求、满足社会需要。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高等教育普及化向纵深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是高等教育发展遵循的大逻辑。只有置身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大逻辑下,才能准确把握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原则、重点及目标方向。
以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为根本任务。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既是优质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又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高校系列职能的落脚点。
以寻求一致性与多样化平衡为准则。一段时间以来,为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满足人民需求,高等教育偏重规模扩张,导致办学理念和风格趋同。厘清高等教育的层次类型结构,明确不同层次类型高等教育的功能与定位,是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需要在一致性与多样化之间寻求平衡。
以协同发展为向度。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高校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是高等教育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校际合作、产学协作、高校集群、区域联盟等各种范式的实践支撑,高校构建共建共享、互通互认的协同机制,实现高等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共同发展。
进一步探明结构优化的路径与方向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群建设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重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尖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偏低、基础学科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影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指向高等教育结构问题,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需要关注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一流”“高级”“尖端”和“前沿”。
资源配置方式创新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力点。高等教育具有外部资源依赖特征,资源配置方式是优化内部结构的基本手段。作为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财政性投入拨款模式改革创新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主要发力点。
内部竞争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有效手段。资源有效配置的驱动力依赖内部竞争,竞争是实现结构优化的最有效手段。新发展格局下,建设优质高等教育体系需要以内部竞争为依托,竞争形态包括高校之间的分级分类竞争,同层次高校办学水平、声誉和质量竞争,高校内部业务竞争等。竞争内容涵盖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成效等多个方面,通过全方位竞争促进高校办学特色与个性化发展。
政策引导是有序推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保证。高等教育的内部竞争不同于要素市场竞争,需要政府主导与社会推动共同实现。高等教育定位、学科与专业布局、高校分类建设与管理等均需要政策加以引导,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治理体系牢牢把握竞争的度,通过构建良好生态,规避短视化和功利性的失序行为,以有序竞争下的协同发展范式打造价值共同体。
在有序竞争中谋求全方位协同发展
健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为有序竞争提供良好环境。高等教育治理分为外部治理和高校内部治理。外部治理重在规范、引导,包括法律体系、评价标准体系和政策规制体系,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内部治理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包括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决策执行和民主监督机制等,需要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内外部治理共同发力,是竞争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
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为公平竞争提供优质土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科学的评价体系兼具引导、调节、诊断和激励等多重复合功能。通过构建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在公平有序竞争中抑制投机短视、打破身份固化,引导各类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将有效促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
创新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模式,为结构优化提供竞争活力。应探索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与办学绩效之间合理的关联度,尽快改变以数量和规模为主要导向的拨款机制,完善与财政经费拨款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及实施办法,以结构调整为契机,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有效促进办学竞争、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多项质量工程齐抓并举,为有序分类分流提供承接载体。建立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必须以竞争为手段引导推进。以“双一流”建设、一流专业建设等各项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为实施载体,探索创新竞争机制,通过分类管理、分类建设推动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全方位有序竞争,实现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学科和专业分类结构优化,最终形成多层次、有特色、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优质高等教育分类体系。
(作者李红松系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邓旭东系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