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抢抓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契机,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为引领,以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持续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为探索市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高质量办学新格局
台州汇聚政策合力,出台《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运行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支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深入探索“政校企”“校校企”等模式,落实“金融+财政+土地”激励“组合拳”。今年,台州还要通过《台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立法,在法律层面保障企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权益。台州主抓项目培育,成立13个产教融合联盟,培育80余个混合所有制试点项目、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职业教育集团、产业学院和产学研合作平台,立项市级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154个,获批省级项目69个。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台州湾职业教育集团入选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永高股份有限公司入选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强化改革赋能,构建高质量育人新格局
台州积极推动“中高企”“职技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开展长学制人才培养改革培育项目12个,组建20支中高职一体化教科研训团队。4所学校入选浙江省“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校。构建职技“学历证书+技能证书”“双培养”育人体系,目前已在全市16所学校43个专业开展试点。积极打造高质量就业先行示范,出台浙江省首个技术工人薪酬分配指引,让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制定随迁子女就读职业学校生活补助激励政策,为民营企业人才资源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目前,台州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企业3913家,惠及职工48.15万人,技术工人年度预期薪酬同比往年提升6%。
优化惠企利民,构建高质量服务新格局
台州积极构建服务民营经济的需求对接链。实现专业与产业、模式与需求、课程与岗位“三个对接”,系统布局建设35个高水平专业群,创新打造“匠才荟”数字职教管理云中心,建立健全职业培训“两清单一指数”制度。重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等普惠性技能培训项目,每年培训人次达10万以上。积极构建服务民营经济的科创新引擎,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团队、产业技术联盟、重点实验室、技术孵化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成立浙江省首家“正保智慧财税产业学院”,推进数字农业综合体、智能模具协同创新中心、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建设,全市职业院校每年承接技术服务项目400多项,对接技术难题近100个,为企业技术服务到款额近6000万元。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四共四融” 打造“临海模式”
“从1995年的1家门店到现在成为世界‘米其林餐厅’品牌和全国‘黑珍珠餐厅’品牌,‘新荣记’的成长离不开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助力。”这是北京新荣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张勇在2023年校企合作大会上的开讲词。
从1994年办学至今,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履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办学使命,以高素质技能人才输送为主线,走出了“四共四融”产教融合新路,打造了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的“临海模式”。
双元联动,共建“新荣记班”,激活融合育人新动能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新荣记”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以“打造企业人力资源培养基地和储备基地”为共识,校企以烹饪专业为试点,探索“学生(Student)→学徒(Apprentice)→准员工(Staff)”“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融合育人模式与“新荣记”的产品特色和企业文化高度对接,1997届的毕业生丁勇顺理成章成为首批受益者之一。如今他已成为“新荣记”的产品研发总监,隶属“新荣记”高级管理人员序列。“新荣记班”也锻造了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与当地就业率极高的现象级效益。
“三位一体”,共筑“企业大学”,探索融合办学新途径
随着校企协同育人的深化,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新荣记”同步意识到构建全生命周期职业培训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于是,校企双方整合教师、场地等资源,引入高职院校,建立健全“新荣记大学”,翻开了校企一体办学的新篇章。“新荣记大学”是企业学院的一个典型代表。一方面,聚焦企业职工培训,学校和企业根据职工职位晋升与技能提升“双需求”,动态调整培训目标与培训课程,创新工学一体化的“企业特色学徒制”模式;另一方面,聚焦在校学生学历提升,根据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目标,实施“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近三年,学校年均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超1000人次,学生全部通过中级工考核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
一站集成,共创“府城家宴”,提升融合研创新能级
2023年1月12日,经全国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饮评定中心评定,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申报的“府城家宴”特色宴席获评“中国美食地标保护产品”。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的“府城家宴”正是学校牵手“新荣记”共同研发的专利型成果,诞生于由“府城家宴实训室”“地方菜品研发工作室”“烹饪创业工作室”等构成的产学研创用一站式技术技能协同创新平台。近年来,以弘扬台州餐饮文化为契机,学校依托该平台,全面提升技术技能研发创新服务水平,承办了“府城家宴”菜系走进寻常人家、“大师教您学烧菜”视频直播等活动,真正实现了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多维构建,共设“乡宴学院”,勾勒融合共富新蓝图
“乡宴产业学院”是学校和企业打响职教高地品牌、服务共同富裕的又一创新举措。“乡宴产业学院”由“俞强名技师工作室”和“新荣记大师工作室”为牵头,旨在弘扬台州膳匠精神,辐射民间乡厨群体,健全“府城民厨”准入管理机制,优化以“府城民厨”为代表的区域技能人才标准体系。“乡宴产业学院”下设“府城家宴”民厨服务中心,提供标准制定、技能提升、技术指导、菜品研发等社会服务。目前,学校已推出系列“府城家宴”乡厨培训课程,年均开展乡厨及从业人员资格鉴定达100多人次。(杜永卫 俞强)
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三门技师学院
党建引领显担当 产教融合谋发展
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积极开展“党建引领、匠心助企”主题活动,架构“135”服务体系,秉持“四个坚持”。通过实训定岗、社会培训、特种行业上岗证三大渠道,建设凯华模具产业学院、森莫直播产业学院、伟星数控产业学院、三维橡塑产业学院、中核五公司焊接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全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争创一流技师学院培育单位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通过实训定岗、社会培训、特种行业上岗证三条渠道,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三是建设凯华模具产业学院、森莫直播产业学院、伟星数控产业学院、三维橡塑产业学院、中核五公司焊接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订单式培养企业对口实用人才。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合办订单班,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人力支撑
2023年初,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吕计燕发起了下企业“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先后走访了凯华模具、中核五公司、爱力浦、元创和伟星股份集团等企业。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初步达成合办凯华模具班、中核五公司电焊班和伟星数控班意见,创建培养、实习、就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人才保障的同时,协同提升三门技师学院育人水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推行专业加产业办学模式,为企业发展突破结构性瓶颈
“我们企业急需80名电商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人员。”接到三门县冲锋衣行业龙头企业——浙江蓝途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丽君的来电,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立即着手安排招生就业处和商贸分院帮助解决,安排电商专业实习生前往救急。学校能有如此快速的应急能力,主要得益于去年成立的电商直播产业学院。此外,三门技师学院还设有新能源工程学院、橡塑产业学院、石窗产业学院、新时代工匠学院等7个产业学院,这些学院以专业为载体,服务地方经济,极大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激活了专业张力。
坚持多元办学方向,联合高校创办职技融通班,为人才成长提供学历、技能“双证”
2022年9月,三门技师学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职技融通核电电气221、数控技术221两个试点班开班,标志着台州市职技融通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作为台州市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改革项目之一,学院与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合作创办的职技融通班,打破了技工教育学历的“天花板”,共同搭建起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之间的“立交桥”和“直通车”,助推技术工人“扩中”“提低”改革,创建了具有前瞻性和台州特色的职技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两校签订的《高职+技师+企业人才培养方案》,职技融通班培养的学生既具备学历优势,又掌握职业技能水平,在企业更“吃香”。
坚持政府部门统筹、校企驱动原则,参与共建三门科创园,共享优质资源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院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技工院校”的办学定位,抓住三门县创建科创园和科技孵化器快速发展良机,充分利用学校人才、专业优势,主动加入科创园建设,以加快推进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产学融合等各项工作,为学生创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孵化及服务区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与服务平台。
学院开展“党建引领、通力助企”活动,创新校企合作方式,推进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精准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当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双高”和一流技师学院建设增添活力,助力打造“活力温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浙江“重要窗口”建设。(吕计燕 陈传撑)
台州市椒江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三化”赋能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台州市椒江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椒江职业中专”)乘着职教改革的东风,创新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推动学校办学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效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校企党建共建
产教融合显成效
椒江职业中专积极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精神,以校企党建共建为引领,扎实推动校企在党员理论学习、教材编写、红色走访、志愿服务、青年教师(员工)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和就业等多渠道联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积极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技师进校园”的“双百”活动,不断夯实校企双元育人平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优化技能人才培养链
社会培训获美誉
自台州市首个县级工匠学院“椒江工匠学院”落户椒江职业中专以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郭文彬任工匠学院院长,他提出,工匠学院专门聘请“浙江工匠”来授课,大力开展现场教学、实践教学,针对台州“七大千亿”产业社会需求,量身“输出”知识型人才。
学校充分利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以及周边高校、企业的相关资源,推进产学研、科教用一体化建设,合力打造技能人才“全培养链”。
抓实线下课堂教学质量。专门选聘专家学者、各类技能人才等为学员现场授课。课堂教学精讲理论、重讲技能,围绕“有趣、有用、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开展师徒交流互动,加强技法指导,提高培训质量。
抓细线上教育学习进度。采用“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专门辅导”的模式,学员自主学习,完成每节课任务。教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难易程度,并针对学情开展线下专门辅导,结合学员创业愿望提供专业指导。
抓深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灵活运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技能比武、实操训练等活动,切实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根据学员实际需求,选择对口企业、岗位,组织顶岗实习。落实跟踪服务,通过电话回访与实地走访,及时了解学员需求,开展传教送技活动,深入企业、海岛等现场指导,深化产教融合。
深化“中高职企”合作新平台
精准对接谋共赢
2022年,《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椒江职业中专积极打造现代学徒制下“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按照“三位一体”育人、人才培养方案引领、企业行业赋能、考核标准保障的思路,积极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高职企在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制定、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紧密衔接,在探索“校企党建共建”新模式研究、贯通人才培养、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社会服务、强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助力对口支援等方面实现合作共赢,打造了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新样板。(郭文彬 何元娇)
台州市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四链”衔接 促进产教高质量融合发展
学校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依托,搭建智能制造培训中心,近两年,完成椒、黄、路三区民营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数控车工、CAD制图、车加工、钳工等项目培训2000多人次。与企业共同参与机床数字化设计和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项目获省级产教融合项目立项;联合企业共同开发“理—虚—实”一体化的建筑MRC实训基地,获评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校企共同编写机械设计教材《UG NX三维造型项目实例》获“十四五”规划教材省级立项。这是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深化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全力服务台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图谱
依据《台州市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中的五大产业城建设图谱,学校瞄准高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动态优化专业布局,打造省、市专业群梯队体系。例如,对接建筑、商贸产业链,打造了建筑施工技术、电子商务两个省高水平专业群;对接路桥五金、汽摩配、机械模具产业链,整车及配件新营销专业群获市级立项。
积极构建多元育人模式
学校通过院校合作培养方式,深化中职教育改革,在原有中高职一体化学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学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中高职贯通培养为主体,通过高职院校在该校设立分院开展教学活动,探索“中高企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建立中高职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多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形成中职、高职、企业三方联动的中高企一体化新型现代学徒制,共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数智建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有效激发企业参与办学
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拓展与劳伦斯机床有限公司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校企共同制定招生计划并实施招生,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共同建立机床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每年提供部分资金、设备投入混合所有制专业群建设,并转化为混合所有制专业群股份。以“智能制造混合所有制专业群”为平台,师生共建,加强应用技术研究、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技术服务。
着力助推民企技改创收
精准对接产业变革,学校通过与八环轴承、杰克机床等民营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提供技术服务、促进成果转化,为企业取得经济效益。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定期举行技术研讨会、学术沙龙,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成立有价值的项目。师生和企业技术人员成立项目团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企业进行产品革新,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长效服务企业规范管理
学校以服务社会大众化为宗旨,对当地制造业进行民营企业需求调研和岗位需求调研,同时结合学校专业需求、师生需求,建立对外开放的教育教学实训基地,加强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发,同时形成线上资源库,企业员工可随时随地学习。构建学做同步互动、组织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规范化。(叶家兴 梁士根 唐昊)
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全力开启“四方对接”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温岭职业中专”)在60年的职教历程中,培养了一大批民营企业优秀代表,为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人才,哺育温岭本土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近年来,学校着力推进“四方对接”,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探索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对接就业市场
加强学校专业建设
围绕温岭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学校立足于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科学合理开设各类专业。温岭市汽车4S店林立,汽车保有量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故而形成了汽车服务专业群,涵盖汽车后市场的所有主营业务;温岭是全国建筑之乡,因此形成了建筑服务专业群,为温岭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温岭是人口大市药业强市,所以形成了康养服务专业群,涵盖了制药售药、居家养老服务、智慧健康等新兴产业;温岭有长屿硐天、阳光石塘等一大批石文化精髓,从而形成了宾旅服务专业群。学校倾力打造精品专业,如汽修专业已成为浙江省品牌专业、浙江省高水平专业,药剂专业已成为浙江省新兴专业,其他所有专业都有设区市级的专业品牌,保证了民营企业后备人才源源不断输出。
对接民营企业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温岭职业中专已与市内外12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涉及18个专业,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达成了“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的合作愿景。近三年,学校与万邦德集团、耀达国际大酒店、宇辰丰田、中岭建设集团等企业联合培养新型学徒,培养方向集中在汽车维修、客户服务、建筑施工、药物制剂、中药等工种,合作培养培训学生6000余人,在温岭的大街小巷、村居乡野,到处都活跃着温岭职业中专的学子,助力地域经济蓬勃发展。
对接社会需求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
温岭职业中专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所推出的“叉车”与“维修电工”等培训项目,已成为面向民营企业培训的拳头产品,各街道、乡镇的民营企业主慕名而来,纷纷下单订制。学校还积极承接本地企业的员工培训任务,通过成人“双证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退伍士兵、移民安置等职业技能培训,年均授课量30课时以上的学员达6382人次,培训人数约为全日制在校生的2.08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温岭“民工荒”的现实问题,起到了职业教育改善民生的支撑作用。
对接工作岗位
构建协同育人平台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企业参与动力、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温岭职业中专牵手民营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办学。耀达国际大酒店在校新建西餐实训室,为旅游专业、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和岗位体验;路桥前卫体育在校新建休闲体育活动中心,为休闲体育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高规格的体育专业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场所;学校还“引厂入校”,台州宇行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在校新建了500平方米的产教融合实训场所,实施企业岗位与课程教学的对接,为学生“零距离”开展实践教学创造条件。通过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温岭职业中专已构建起“公私分制、多维生长”的校企协同育人互动平台。
温岭职业中专始终坚持以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统筹发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瞄准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不断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步伐,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蒋振世 张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