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7日 星期三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以“三种精神”引领劳动教育
周芳 朱志惠

    2020年3月和7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下简称“三种精神”)作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重点内容,明确提出学时要求。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全面阐释了“三种精神”的科学内涵,进一步为劳动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提出“用劳模精神感召人、用劳动精神培养人、用工匠精神铸造人”的特色育人理念,持续挖掘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育人格局中的融合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将“三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贯穿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思政劳育、课程劳育、文化劳育、活动劳育“四位一体”构建起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和保障体系,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劳动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生动实践。

    规划“三种精神”引领的劳动教育机制,为学生成长塑形铸魂,更新劳动育人内涵

    2020年,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劳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劳动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强化顶层设计。2021年,学校将“三种精神”放在学校精神系统中的突出重要位置,提出“用劳模精神感召人、用劳动精神培养人、用工匠精神铸造人”的特色育人理念,同年,成立劳动教育中心,作为学校独立设置的二级单位加强劳动教育工作的推动实施。学校先后出台《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意见》《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劳动教育示范点建设实施办法》《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办法》等文件,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坚持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核心,通过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班级四级联动机制,为做实劳动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设置专项工作经费,保障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品牌活动、基地建设、科研活动的开展。

    2022年11月,学校成立全国首家劳模教育学院,通过进一步健全“三种精神”培育的制度体系和组织架构,在整个劳动教育工作体系中持续开展“三种精神”培育,大一年级重点培育劳动精神,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学生重点培育工匠精神,将劳模精神培育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形成“三种精神引领,三级螺旋递进”的劳动教育实践清单。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则依据学校整体方案,制定“三种精神”培育的具体举措并逐项落实,形成多方联合协作机制,做到课堂有教育、课后有延伸、人人都践行、处处见成效,在构建“三种精神”铸魂育人、丰富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中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建设“三种精神”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为学生成才助力赋能,提升劳动育人实效

    在“用劳模精神感召人、用劳动精神培养人、用工匠精神铸造人”特色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以“三种精神”的融合创新重塑劳动教育体系,建立起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实习实训、日常生活劳动、社会实践、学校美育等有机融合、创新发展的劳动育人路径。

    “三种精神”融入思政劳育。将“三种精神”培育作为思政劳育的统一目标和价值追求。开设“三种精神”教育专题,制定课程标准、丰富教学资源、细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系统全面了解“三种精神”的科学内涵、行为表现和实现路径。同时,常态化开展劳模报告会、劳模讲党课等活动,2021年以来,先后录制了15场全国劳模报告会、47场劳模党课、100堂劳模班会课,形成了丰富的思政劳育课程资源,将专题课作为劳动教育理论教学主渠道,用“三种精神”为课程注入灵魂,为课堂增添活力,唱响劳动教育的主旋律。

    “三种精神”融入课程劳育。将“三种精神”在劳动教育公共必修课、劳动教育专业融合课、劳动教育公共选修课“三课并进”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落地见效。开设“大学生劳动教育”公共必修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社会分工、劳动安全、劳动制度、劳动法规教育,指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开设劳动教育专业融合课,开展生产性劳动,坚持做中学、学中悟,践行“三种精神”,各二级学院建设以专业为依托、实习实训课程(项目)为载体的劳动教育专业融合课并写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设劳动教育示范点的方式,打造了烹饪、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基础素描、景观设计、英石盆景、东阳木雕、茶艺等校级示范课程,这些课程将“三种精神”按照其思想形成的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设定融合目标,贯穿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落地实施;开设劳动教育公共选修课,提高学生生活劳动技能,涵养学生艺术审美品质,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创造的生活美,从而自觉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目前已经开设了收纳整理、艺术插花、非遗剪纸、微景观、健康轻食、酒品鉴赏、面塑、小木作等10余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艺术审美气息的课程。

    “三种精神”融入文化劳育。用作品展览、文艺演出、风采展示等形式让“三种精神”具象呈现、可触可感。学校发挥工会院校独特的文化内涵,充分结合自身定位,推进“三种精神”与学校精神体系的相融相通,多层次立体化营造校园劳动文化。积极建立“匠心文化”一站式全方位育人社区,在国匠楼和教学公共空间陈设精美的工艺品,潜移默化展示“三种精神”的力量。目前,国匠楼和公共空间陈设了非遗英石盆景、非遗佛山剪纸、非遗面塑、肇庆端砚、潮州木雕、潮州朱泥壶、紫砂壶、瓷板画、泥塑等工艺美术精品和职工技能竞赛优秀作品,一件件作品生动地演绎了工匠之魂与劳动之美。此外,国匠楼内还设有非遗佛山剪纸、非遗面塑、潮州朱泥壶、非遗英石盆景和英德红茶5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作为劳模工匠与师生的研发创作空间,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分享工匠经历、传授工匠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学校精神与“三种精神”的结合之美,并不断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三种精神”文化育人环境。举办百名劳模风采展,宣传学校聘任的109位劳模德育导师,聚焦劳模先进典型事迹,展示劳模工匠劳动产品,彰显榜样示范作用,增强“三种精神”的辐射渗透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举办劳动教育月,开展学生劳动技能比赛,组织学生手工作品义卖活动,举办劳动主题文艺晚会等,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新风尚在校园处处蔚然成风。

    “三种精神”融入活动劳育。将“三种精神”培育融入学生日常实践活动,常见常新。学校以“三种精神”为背景,以“晓耕园”种植劳动、学生社会实践、学生社会公益服务等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各二级学院主动性,用好学校劳模工匠资源,形成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品牌,每年“五一”劳动节前后举办“我和劳模同劳动”活动、寒暑假开展“我给劳模当助手”活动、新生入学教育安排全国劳模报告会、毕业季开展“劳模给毕业生的一封推荐信”活动等。注重以“三种精神”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结合专业属性和学生特点,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工匠精神,结合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服务广东省运会、创建文明城市、义务献血等大型活动以及承担校内执勤、秩序维护任务中弘扬劳模精神,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日常劳动,开展日常校园卫生打扫、食堂秩序维护,根据学校工作所需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广泛吸纳学生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日常点滴劳动中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建设以“劳模工匠”引领的师资队伍,为师生发展领航蓄力,激发劳动育人活力

    在“三种精神”的培育中,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同等重要。学校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劳模工匠引领,德技并修”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目前已经形成百名劳模工匠引领的劳动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劳模和学校专任教师、辅导员“一对一”结对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社会、走近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丰富学校人才培养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百名劳模与教师“一对一”结对,将劳模工匠进校园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学生活动、落实到科研教改,以“三种精神”的浸染提升学校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建设水平,以结对教学科研传习劳模工匠的精湛技艺,全面提升师生综合劳动素养。

    学校在“用劳模精神感召人、用劳动精神培养人、用工匠精神铸造人”的特色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了学生主体、劳模引领、“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了劳动教育公共必修课、劳动教育专业融合课、劳动教育公共选修课“三课并进”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以“我和劳模同劳动”“我给劳模当助手”为特色品牌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体系,打造了劳育与美育深度融合的校园劳动文化育人环境,不仅创新实践育人效果良好,而且相关的一些做法获广东新闻联播、《南方日报》、《南方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成果经过实践应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尤其是在新华网“新华思政”平台展播的劳动教育主题视频《学生主体 劳模引领 在劳动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劳动教育实践探索》,作为15个优秀案例之一,一方面展示了学校劳动教育的成果与风采,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劳动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反思。2023年4月初,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三周年之际,学校主办了主题为“融·创:用‘三种精神’铸就高素质人才”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17个省份34所职业院校的100多名代表齐聚学校,总结过去三年的劳动教育实践历程,深入探讨以“三种精神”培育高素质人才等话题,现场观摩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的教学实操,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周芳 朱志惠)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