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09日 星期二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以专业优势培养优秀绿色化工人才
李东升 薛叙明 杨小林

    面对化工产业“集群化、绿色化、数字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如何优化专业结构,如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如何打造支撑人才培养新要求的产教融合平台,成为化工专业群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专业群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出实招、见实效,将专业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近5年专业群累计获国家项目和成果27项,近60%的毕业生入职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出实招

    专业群直面新时代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中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积极推进专业赋能人才成长计划,实施“三对接、三提升”工程,通过对接产业集群、技术迭代、数字化转型,提升专业集成发展力、人才培养力、协同创新力,聚力打造全国绿色、智能化工类人才培养高地。

    ——对接服务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一体两翼”专业格局,提升专业集成发展力。 

    专业群紧贴化工产业链新布局,按照“技术基础相同、职业岗位相关、职业技能相近、教学资源可共享”的原则,重构专业群,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精准支撑产业“三高”发展。一个主体,即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核心,面向基础化学品生产,支撑化工产业基础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以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为主线,面向产业链全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驱动产业高品质发展;两翼协同,即以精细化工技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两翼,面向农药、医药中间体和消费品生产,支撑化工产业向高端发展。

    基于专业群,开发了“HSE管理基础”等15门职业通用能力平台课程、32门专业拓展课程,引入了20余门在线开放课程,建成了专业群课程共享库,其中建成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校级金课20门。

    ——对接化工行业技术迭代升级需求,创新“双元四阶、三融三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力。

    针对化工行业人才新需求,构建了“双元四阶”人才培养路径:即“校企双元协同,职业认知和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职业意识养成和专业专项能力培养→职业素养深化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职业操守内化和岗位(群)实务胜任”。以职业素质养成和能力递进为主线,基于专业群视角,重构了“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创设“三融三合”教学运行机制,将职业技能标准、行业技术标准、技能竞赛国赛标准所蕴含的项目案例、组织训练方式、评价标准融入教学过程;建立“课—证”融合、“证—赛”融合、“专—创”融合教学机制,系统设计“双创”课程和实践教学,实施“课内课外理实一体化、技能训练与科创实践一体化”教学机制;体现“课—证”融合、“证—赛”融合、“专—创”融合。开展“1+X”证书试点项目2个、主编教材1本、建立培训基地3个。学生全部取得职业技能证书。

    ——对接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四方联合、四位一体”打造高水平集成式实践创新平台,提升专业协同创新力。

    依托学校牵头成立的职教联盟和产业学院,校、政、行、企四方联动,引入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投资2400万元(其中企业投入600万元)与常州市应急部门及中石化、北京东方仿真等知名企业共建“产训研创”四位一体绿色化工半实物仿真智慧教学工厂。建立了“技术引领、政行企校联动”数字化迭代升级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机制和“三进三转”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即通过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大赛、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等,促进教师进平台、学生进项目、教学进现场,实现教师向师傅转变、作业向作品转变、教学消耗向服务增值转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实践教学“看得见、进得去、能操作、可再现”目标,有效解决化工类专业实训“三高三难”问题。依托基地,开设现代学徒制班26个,惠及学生700余人,年均社会培训2000余人次,年均横向到账800余万元,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58篇,获授权专利21项。

    师资队伍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专业群实施“135”教师发展工程,即落实师德建设第一标准,争做“四有”好老师。健全团队教师培养三大机制,即“一体两翼、师德贯穿、阶梯递进”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教师工作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自觉发展。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五大计划,即实施高层次人才增长和专业名师培养计划、团队教师下厂实践轮训计划、教师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教师国外交流培训与进修计划、教科研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实现教师赋能创新,夯实人才培养根基。

    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与专业群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专业群发展年度诊断机制;建立“三阶段、三层面、四主体”专业群教学诊改机制;构建“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单元教学标准”三级标准体系;明确专业群负责人牵头制定群内各专业共享性标准、专业负责人牵头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负责人牵头制定课程标准、任课教师制定单元教学标准(单元教学设计)等四主体责任。

    见实效

    经过多年建设,专业群内涵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特等奖2项。《化工传热技术》获国家首届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国家教学资源库1项。培养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建有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教学创新团队1支,省“青蓝工程”优秀团队3支。

    人才培养方面,专业群联合万华化学、合全药业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项,全国学生技能大赛实现8连冠,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1项、金奖1项。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毕业三年职业升迁率达83%,毕业生留苏率达80%。人才培养经验做法得到了政府部门与业内同行的高度认可。牵头制定了化工技术专业国家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课程国家标准、国赛标准,参与制定了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国家标准等。依托国家“双师”培训平台,近三年为全国、江苏省同类职业院校提供师资培训2100余人次。

    “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入选2020年国家教育部门创新创业教指委典型案例;“双师队伍建设模式”入选2020年国家教育部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案例和新形态教材建设案例分别入选2021、2022年江苏省高职质量年报;“说专业”案例入选2020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优秀案例;丙烯酸甲酯半实物仿真教学工厂入选2021年度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项目。

    (李东升 薛叙明 杨小林)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05/09/07/ZGJYB2023050907_b.jpg 07 中国教育报 8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