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视窗
2023年04月29日 星期六
数字潮涌奋楫行 聚智育才立潮头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数字变革激发“双高”建设新动能
康玉忠 周小云 张军 赵曦
图1 数字赋能人才培养全过程
图2 打造数字创新项目“云”工场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探索

    广东珠海金山软件园的WPS技术专家余肖誉,与师生一起对WPS产品的AI云服务进行测试;用友软件(澳门)有限公司创新技术部经理梁加文,与师生团队协同开发澳门数字化政务系统;浙江宁波协诚集团生产制造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这背后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以下简称“计算机学院”)多个师生科技团队的奋力拼搏。团队在推进项目时,引导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助力企业破解痛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计算机学院心怀“国之大者”,勇担使命,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以国家软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以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为中心,坚持将数字化思维与技术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聚焦精准,创新“大类招生、分类培养”育人模式,打造数字创新项目“云”工场,实施以“云中课堂”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深化实战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推动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个性化培养转变,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党建领航 培育德技双修数字工匠型人才

    2022届毕业生张颖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21届毕业生吴健鸿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近年来,计算机学院强化党建引领,注重培根铸魂,培养出一批德技双修的数字工匠型人才。

    作为广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计算机学院创新党建模式,增强党建工作活力和实效,构建“党建引领、绩效导向、文化润心、匠心育人”四维联动现代治理体系,推行“党建+”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全方位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双发展”。学院将教师党支部建立在专业上,党建与业务同部署、同考核、同激励。学院党小组建立在课程团队、攻坚团队、揭榜团队上,个人与团队发展建立在年度作战任务清单、攻坚团队任务清单、岗位责任清单上。学生党支部建立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华为苑“一站式”学生社区里,党小组建立在学生社区楼栋里。

    如何更好地发挥“大思政课”的作用?计算机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哲说:“学院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打造一支师德师风好、技术技艺精的数字化工匠之师,构建门类齐全的‘三全育人’课程体系。学院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用专业才智、创新成果为国家作贡献。”

    数字变革 创新“大类招生、个性化培养”育人模式

    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数字化成为撬动教育新变革的关键杠杆。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领的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学院致力于培育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数字工匠”。计算机学院联合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广东职教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基于产业人才需求数据、学情大数据等多维数据,开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研究与实践,创新“大类招生、个性化培养”模式改革,先行示范。该改革项目获批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计算机类专业群“大类招生”试点。

    计算机学院院长曾文权说,学院目前有普通高考、自主招生等多类型生源,学生的爱好、禀赋各不相同,学院尊重个性,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创设符合自身需求的高质量就业、升学、创新创业多元发展路径至关重要。

    为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学院按“数字引领、生态重塑”原则,构建专业数字化升级新生态,从教学标准、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团队、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数字赋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如图1所示)。

    高度集约利用资源、迭代更新快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计算机学院顺应数字化发展浪潮,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按项目工作过程与岗位能力发展逻辑,实施“大一自然班、大二岗位班、大三项目班”二次分流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以“岗”定“标”,以“技”建“课”,培养人才。

    大一的关键词是“大类”,让学子夯实IT技术基础,提升职业认知水平。计算机学院在学生大一阶段不分专业随机组班,实施情境项目教学,精选生动具体的项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大二的关键词是“分流”,一次分流组建岗位班,学生依据成绩绩点和学习兴趣,从Java开发等18个岗位中选择一个岗位班学习。结构化教学团队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精选典型案例,实施案例项目教学,引导学生掌握IT岗位核心知识与技能。

    大三的关键词是“战和创”,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战技能。计算机学院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以项目岗位需求为导向,分类开设个性成长班。企业与学生双向互选,按项目实施二次组班,满足多样化生源成长发展需求。计算机学院围绕企业真实项目、产学研等项目,按企业研发任务分岗位实战,学生真刀真枪地学以致用。

    产教科融合 打造数字创新项目“云”工场

    计算机学院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技术链,联合华为等龙头企业,建设用于教学实训的智慧实训实战云平台,以及用于科研与社会服务的高性能计算中心,打造数字创新项目“云”工场(如图2所示)。云平台提供智慧泛在的项目实战,实训实战课程同步对接企业生产过程、真实项目,为学生提供智能化、泛在式、个性化的“云中实训”。高性能计算中心提供CPU/GPU混合算力,满足学校科研及区域优势产业技术创新的算力需求。

    依据“云中实训”设计理念,计算机学院将实训所需存储、软件等资源部署于“云端”,实现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与智慧实训实战云平台对接,弹性构建云上实训实战教学环境。计算机学院通过智慧化手段捕捉、分析学生实训过程,提供个性化点评、指导与帮扶,推进学练测评一体化,实现在线学习、在线训练、即时展现、智能评测有机统一。

    为有效推动产业资源进学院、先进技术进专业、实战项目进课程、企业师资进课堂,计算机学院创新“1+1+N(广科+华为+生态企业)”校企联合体机制,与80余家ICT企业共建“一云、一研究院、一工作站、一产业学院、三中心”,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联合开发30多门实训课程、20余个实战项目,促进云实训实战资源的快速开发与迭代。学院与华为等企业共建的数字工场实训基地,获批广东省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开展240余项科研与服务项目。

    数据驱动 精准描绘学生技能成长“画像”

    为了全方位“扫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业成绩,精准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指导他们选择适合个性发展的职业类型,计算机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开发教育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学生个人特质、能力优势等进行分析“画像”。

    为实现精准分流,计算机学院通过平台全面采集学生学业、素质学分等过程性数据,利用大数据可视化工具与模型,建立学生的技术技能、综合素质成长过程记录。学院根据学生成长报告,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等具体学情,为学生专业二次分流提供引导或推荐个人发展路径。

    为实施个性化分类考核与增值评价,计算机学院在学生大一阶段以平台测评与专任教师评价为主,侧重过程性评价,考核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与思政增值程度。学生大二阶段以平台测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生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增值状况,侧重结果评价。学生大三阶段实施校企“双元”评价,侧重结果评价,提高增值评价比重,考核学生职业能力与个人发展增值情况。

    目前,计算机学院依托平台,实现了研发项目作品、技能认证等多元学习成果与课程成绩置换互认的结果评价,强化“在线学习+互动讨论+作业完成率”的过程评价,探索“技能、素养多维数字画像+发展图谱”的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分类发展与个性化成长。

    服务区域经济 打造湾区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双高地”

    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和实战训练,学生谢秋洁从计算机学院毕业后,将专业知识技能充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在入职金山软件集团西山居短短几年时间里,谢秋洁就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软件测试负责人。

    这得益于计算机学院产教科融合的人才培养新生态。计算机学院着力打造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双高地”。近三年,计算机学院培养了3641名数字产业人才,他们在珠海高新技术开发区金山软件园、南方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珠海)等产业园区和大湾区企业中大展身手。依托数字创新工场,师生团队技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近三年获批技术技能经费合计1320万元,获得知识产权155项。学生研发226项产品,为企业创造3420万元经济效益。

    计算机学院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努力把“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在珠海经济特区的沃土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培育更多新时代的“数字工匠”。

    (康玉忠 周小云 张军 赵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数字变革激发“双高”建设新动能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04/29/03/ZGJYB2023042903_b.jpg 03 中国教育报 4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