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7日 星期四
培养新财经人才服务国家区域战略
程瑞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支撑,既需要大量的科学家队伍与工程师队伍、高技能产业大军带动科技创新,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需要大批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从事经营管理和法治建设,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财经人才培养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技术赋能、融合创新已成为鲜明的发展方向。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全方位地培养新财经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更加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厚植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文明,培养既具有理想信念又能适应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第一,响应新需要,明确新财经人才培养目标新定位。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推进和拓展的过程,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烈。中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既要实现物质和精神双重富裕,更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要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传承好中华优秀文化,保护好自然和生态环境,还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对全方位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新财经人才培养是新时代高等财经教育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响应与调整,孕育着财经知识的创新和新财经专业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国际经济格局的快速演变以及经济治理结构的深层变革等,对新财经知识创造和新财经人才培养提出历史性新需求,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催生新财经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协同育人变革,新技术融入、跨学科融合、优秀文化滋养、产教融合实践成为新财经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的新财经人才应具备应对经济全球化与数字化双重变革挑战的专业能力,对中国国情的深入理解和开放的全球视野,应心怀“国之大者”,具备知识复合型、综合型素质能力等特质。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财经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五维素质能力”规格要求的复合性应用型新财经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新财经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第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构新财经人才培养新模式。

    新财经人才培养是面向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现代化等有关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财经教育改革,应在经济发展、产业变革、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寻求人才培养新突破,实现新财经教育理念创新、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财经人才培养是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实践,积极融入新技术,汲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经济思想和管理思想,吸纳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的有益成果,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新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三,人工智能与财经知识深度融合,构建新财经课程体系。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催生了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打破传统企业的边界和运营模式,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与资源利用方式,推动了技术体系、生产体系、政策体系的变革,传统的财经岗位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催生了对知识复合、学科融合、实践创新能力强的新型人才的需要。相比其他学科,财经学科知识体系的交叉性、系统性和融合性更强;财经研究更加重视应用,对研究方法和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更高;财经应用领域更加广泛,从宏观经济到微观市场主体,涉及国民经济体系的各个领域、各个产业和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所以,财经学科的创新发展更加迫切需要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新财经人才培养更加迫切需要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文化滋养和产教融合的支撑。

    第四,建设智慧化教学场景,培养复合型师资队伍,塑造课堂教学新形态。

    教育数字化建设为新财经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可能。

    首先,要加强智慧化教学场景和学习空间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如建设智慧教室和数字化多媒体教室、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综合实验中心等,形成与新财经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智慧化教学场景和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线上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活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推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与学习形式,促进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

    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跨学科组建教学团队。如组织开展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教案奖评选等,涵养师德品行,提升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丰富数字化教学手段,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设施环境、师资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地塑造新财经课堂教学新形态。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