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6日 星期三
循证化研究有助于升级家校共育
王志向

    循证是指遵循证据或者基于证据,此概念源自医学领域,而后被引入教育领域并掀起研究热潮。家校共育循证化是指将证据融入家校共育,即家校共育参与方基于多重证据,对家校共育计划进行设计、实施、评价。这有利于家校共育的开展更加科学、有效并走向创新。

    家校共育为什么需要循证?其一,促进家校共育走向科学化。传统的家校共育更多依赖主观经验,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导致其较易出现形式化、随意性的问题。例如,有些学校开展的家校共育活动看似丰富,却是对别的学校实施方案的生搬硬套,不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证据的融入可以让家校共育有更多可参照的标准。其二,为家校共育的有效性提供保障。证据的融入让家校共育效果评价不再局限于小题量开放式问卷或者行政化总结大会。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家校共育效果评价更加全面精准,且能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措施。其三,促进家校共育不断创新。创新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基于一定的条件和环境。遵循已有的证据,可以更清晰认识现有条件,进而对家校共育的模式、策略、方法进行改进和突破。

    家校共育可以遵循哪些证据?国外有学者根据不同证据所显现的个人偏见性程度,构建了证据金字塔,偏见性从低到高依次为科学证据、准科学证据、经验证据。该金字塔的层次和内容同样适用于家校共育领域。家校共育的科学证据可包括元分析、系统性综述、随机控制实验的结论。其中,元分析是指对家校共育实证研究文献再次统计的结果;系统性综述指系统搜索、筛选、分析和归纳与某个家校共育主题相关的高质量文献,进而得到有关该研究主题的系统全面认识。家校共育准科学证据包括家校共育相关的大规模调查、横向或者纵向的多案例对比研究的结论。家校共育经验证据包括家校共育个案研究结论、专家团体或专家个人的意见。而证据获取的方式包括国内外已经建立的教育证据库、政府机构或者学术研究组织的官方网站、国内外学术文献数据库,以及家校双方基于长期共育实践的综合验证。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政策也属于家校共育实践所需的一种特殊科学证据。

    家校共育应该如何循证?应在家校共育计划的设计、实施、评价三个阶段融入证据、使用证据,且应尽可能地选择偏见性较低、质量较高的证据,即以科学证据、准科学证据为主。首先,在家校共育计划的设计阶段融入证据。例如,家长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在贯彻教育政策的基础上,查阅学术文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基于各级证据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时长、授课形式、主讲人素养要求等;基于家校共育平台的选用标准等证据,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家校信息共享、互动平台。其次,在家校共育计划的实施阶段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使用证据。例如,学校发现部分家长难以胜任家校共育工作,可以聘请校外的家校共育专家团队,指导和帮助教师在学术文献数据库和教育证据库中搜索、筛选、整合相关证据,得出家长家校共育胜任力的构成维度、提升策略等。同时,在对本校家长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家长家校共育胜任力提升的针对性方案。再其次,在家校共育计划的评价阶段,应保证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家校共育的实际效果。学校可以聘请专家团队指导本校教师、家长合力构建学生综合素养的校本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学生综合素养评价量表发放给学生填写。值得注意的是,家校共育的评价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总结性评价或者前后测对比,应基于证据构建系统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应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多种类型。家校共育效果评价手段也不能局限于依据量表的普遍性调查,还可以选取学校中的典型班级、典型家庭进行追踪调查。而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访谈、叙事研究等方法获得较深层次的质性评价数据,使家校共育计划的评价更加全面准确。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教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