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尽种种办法让不读书的读书,少读书的多读书,读了书的善于读书。”叶圣陶先生的话至今仍发人深省。
4月22日,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青少年阅读教育论坛在苏州甪直举行。甪直古镇正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首任社长、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叶圣陶早年开展教育改革实验的地方。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论坛上,一扇走进阅读世界的大门徐徐打开。
给予选择书目空间,保护孩子阅读兴趣
“书籍成为我人生的第二位老师,给予了我不亚于教师的教育和影响。在我小时候,一年都没吃过几次3分钱的冰棍,但我还有藏书。最多的是小人书,通常八九分钱一本。为了买书,我靠卖废品攒钱,在路上眼睛总是一边看路一边寻找……”茅盾文学奖得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梁晓声说起自己阅读的故事,犹如他的作品一样引人入胜。
现场有多位像梁晓声一样的名师大家。他们读什么书?成为与会师生们最好奇的问题之一。答案覆盖古今中外、小说散文、经典现代……
那么,书海之中如何选择?
“读书不要操之过急,要给孩子自由选择书目的空间,保护好阅读兴趣。”特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师曹勇军认为,阅读应该从“浪漫”到“精细”再到“综合”。小学阶段的书目应该浪漫,满足好奇心、想象力,在海量阅读中打好底子;初中阶段应该精细,提升理性、思辨、认知水平;高中阶段应该进行综合。
特级教师、苏州大学附属吴江学校副校长张学青将“内容为王”作为选择的关键。“根据孩子年龄段选择最合适的书。小学中低年级可以多读想象类文本,例如童话、神话、科幻小说等。小学高年级以后,阅读转向现实类文本,接触我国的四大名著和世界名著,可以从《西游记》入手。”张学青说。
在梁晓声看来,小学四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与其他年龄段在阅读上有明显不同。看童书,太简单,看长篇巨制又往往令人却步。“这时候可以读读散文。散文的篇幅不那么长,蕴含的情感丰富真切,成长散文、情感散文都很适合。”梁晓声寄语青少年,从现在开始养成读书的习惯,一生与书牵手,让文学书籍引领自己进入更广泛的书籍殿堂,成为各类书籍的阅读者。
从兴趣走向志趣,让热爱“虹吸”时间
学校里的一幕让曹勇军印象深刻:中午,操场上几名男生宁愿不吃饭也要打篮球。“我问他们谁给了你们打球的时间,他们答不上来。我告诉他们,是你们的热爱。”
“进入中学,学生们书包里掏出来的都是练习册!怎么给学生找时间阅读?那就考验教师的统筹协调能力,把碎片时间整合起来让孩子阅读,调动阅读兴趣,因为热爱会‘虹吸’时间。”曹勇军说。
谈及如何读书,“兴趣”成为高频词。“兴趣使然”的冲动在科学阅读中更为明显。
“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但他们还不是真正的科学家。要怎么做?”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王渝生将科普书籍视为阶梯,将“兴趣”作为出发点。“阅读要从兴趣爱好出发,提高科学素质,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还要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且具备以这四点为基础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王渝生说。
天文学家、资深科普作家卞毓麟认为,科普阅读的过程本就充满乐趣。他举例:“陈景润的论文,只有懂行的数学家看了彻夜难眠,而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全国人民心潮澎湃。”在科普阅读中,学生因正确解答科学问题而感受知识之乐,科普佳作在传递科学之真的同时,也让读者享受文字之美,故有融通文理之乐;阅读中读者以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理解作品,这是参与创作之乐。
“坚持科学阅读并不只是因为原初的兴趣,而是书上的内容与他过去的认知形成了反差,吸引他从兴趣走向了志趣。”苏州中学园区校学术中心主任林子杰表示,学生产生了志趣便有了内驱力,教师要做好引导。对于初中学生,教师要为其选择科学阅读书籍,到了高中阶段,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内容阅读,为今后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教师要成为能为孩子开出书单的人
如何通过教育教学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学会读书?
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分享了清华附小“长满书的大树”的图片,现场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当窦桂梅以评书形式演绎《林冲棒打洪教头》,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原来阅读可以如此绘声绘色。
这并非一日之功。“读书是教师最长久的备课。”窦桂梅认为,教师要成为阅读指导者,一起持续积累与创新阅读秘籍,要成为阅读推动者,一起奔赴全民阅读的星辰大海。要把读书学习作为学校评价考核教师的标准之一,使教师成为能为每个孩子开出合适书单的人。
“阅读没有什么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行动。”著名语言学家、中小学(中职)语文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王立军表示,要有问题意识,让没有疑问的学生找到疑问,让有疑问的学生解决疑问;要有贯通意识,发现阅读对象的关联,相互启发,语文教学倡导的群文阅读就是通过不同文本的比较关联,实现融会贯通;要有体悟意识,让作品真正走入内心。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作家聂震宁解析,阅读力分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三个层次,学习力分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三个层次,学习能力又包括从听说读写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力决定了学习力,要让读书有用,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