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熟词生义。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短文填词题,以一个外国游客的眼光讲述游览黄山的感受,最后一句是While you’re in China,Mount Huangshan is______must to visit!这道题填空处要填的是一个不定冠词,我们认为这是一道“送分题”,可该题得分率仅0.46,是一道中难度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其中must对考生来说属于熟词生义,must的词形拼读,没有问题,但作为名词表示a necessary or essential thing时,不少考生感到陌生。
二是母语负迁移。因为英语与汉语属于不同语系,存在诸多差异。英语是一个用谓语动词变化表达时态的语言,而汉语则是借用时间副词表达时态的,我们说:“刚才在此的那个人现在去哪儿了?”汉语要用“刚才”和“现在”两个副词来表示时间,而英语则只要说Where is the man who was here? 没有时间副词,只用谓语动词is和was就很好地体现动作的先后顺序。再看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短文填词题第三段中的一句:You can’t help wondering how hard it______(be) for the people then to put all those rocks into place。本题要填的动词是一般过去式,因为是“当时人们要把这些石块铺设就位,那是多难的事啊”,得分率仅0.24,属高难度试题,说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很大。英语重内容,汉语重逻辑,所以,许多表达转折、让步的英语句子,不是像汉语一样把连词置于句首,引导状语从句,而是把连词降为副词置于句中甚至句末,构成悬垂状语,人称“事后想起的逻辑”,though、however、anyway、anyhow等常用于构成悬垂状语。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理解“七选五”试题讲述作者从鄙视露营到成为露营发烧友,是一篇记叙文,为体现过程的曲折和情节的跌宕,文中多处使用悬垂状语表达转折或让步,当年福建省这道题的平均分仅4.3分,而上一年该题型平均分为7.3分,可见对考生而言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