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实施、持续完善”的思路,以江苏省智慧校园建设、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数据对接为载体,通过夯实基础、创设空间、融合平台、拓宽服务、提升治理等途径,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
实施“一工程一计划”
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一课一书一空间”行动计划,开发“职教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包,组织师生开展信息素养专题培训。以数字化为支撑,针对不同专业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形成了基于项目学习的高职“全人格”教学模式、“三融合三递进”实训教学模式、“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师导生创的“创客式”教学模式和一课多师的“校企互联”协同授课模式。
创空间、融平台、拓服务
构建智慧教育发展生态
夯实新基建下的校园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一体化智慧教学新环境。实施了新基建下的校园基础网络提升工程,完成了“5G+全光纤”光网改造、“智行”智能感知云平台及核心设备升级等项目建设,校园网出口带宽扩容至20G,实现了5G+IPv6的新一代校园网络全覆盖。构建了集设备管理运维、教学质量控制、师生考勤管理、资产管理、环境智慧调节、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智能教学环境,实现了“物理环境一键可调,教学设备一键可控,设备资产一键可查,教学过程一键可管”。持续推进“信息技术+”升级传统学习空间,建成了人与机器人协同教学的“新双师”课堂、远程同步智能课堂、虚拟仿真中心等多种类型的创新型学习空间。
建设“智慧教伴、智慧学伴、智慧伙伴”,实现服务供给精准化。以师生为中心,引入全生命周期理论,建设基于服务理念的“一站式”和个性化的智能综合服务平台——“智慧教伴”和“智慧学伴”,从师生入校到离校,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对师生进行个性化画像,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应用、内容和资源的推送。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搭建“政行企校”四方共育的“智慧伙伴”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专业、人才、科研、产品、社会服务等信息的互通互享,搭建一个交流、共享和应用的环境。基于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打造“机电小智”智能教育语音助理,以自然语言交互方式为师生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响应,实现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级。
拓展智慧校园辐射功能,实现校企服务“新供给”。与常州天正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服务区域150余家企业“上云”,实现了工业数据在现场的实时分析。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智能制造技术成果转化,助力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建成了共享型教学资源云平台、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制定并实施装备制造类企业数字技能提升专项培训计划,面向装备制造类企业,以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导向,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形成校企“育人共同体”。
推进“五化”治理
形成数字治理体系和机制
打造“制度治理规范化、文化治理愿景化、数据治理智慧化、协同治理一体化、质量治理持续化”的“五化”治理模式,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总要求,建立“组织—技术—业务”三位一体的数据治理体系,加强制度创新,推进流程再造,开展数据分析,服务管理决策。
构建多元协同的数据治理组织体系。学校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按照“一数一源”原则,明确数据主责部门、设立网络工作专员、分类编制操作指南、建立数据管理考核机制,建设学校数据文化。
实现对数据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数据资产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数据标准、规范数据质量,对数据资产的创建、存储、使用、共享、存档和销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以“纵向扩充中台能力、横向补充治理范围、有效提升数据质量”为目标建设数据中台,打破数据壁垒,规范核心数据的产生、维护和流转。
打造个性化“一站式”管理服务模式。打通OA、教务、学工、人事、科研、资产、财务等业务系统,搭建统一门户、统一信息平台,打造个性化“一站式”管理服务模式。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服务,建立以流程为中心而非以部门职责为中心的标准化业务流程,打破部门界限,实现跨部门协同,推动学校业务流程再造和治理模式创新。
搭建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整合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围绕党建、教学、就业、安全等领域的核心指标,搭建学校数据大脑、智慧教室、安全管控等可视化分析平台,辅助学校管理者全面掌控校园运行状态,提升监管力度和治理效能。
(周庆元 吴红亚 崔晓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