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示范校、优质校和“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策应山东“九个强省”和青岛“六个城市”战略布局,以“融合化、智慧化、国际化”战略全方位构建类型教育背景下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集聚高地和供给体系,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以“融合化”提升服务能级,高质量发展有韧度
深化产教融合,积累专业势能。紧密对接山东“十强”产业与青岛24条产业链,打破二级学院行政架构,深化“三教”改革联动,跨院组建智能制造、数字装备、人工智能、国际时尚、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海洋化工、学前教育、体育健康九大专业群。先后获评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5个、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3个、首批产教融合合作建设试点专业2个。2022年,牵头(参与)制定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及专业标准5项,累计立项国家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3项,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深化科教融汇,积聚平台效能。依托“1+1+N”工程,先后与海尔、海信、京东、商汤科技等链主企业、头部企业联合组建10个产业学院,政校企社共同搭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青岛)培训中心、青岛市智能(仿真)公共实训基地等26个集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产科教融合平台。2022年,成功获批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
深化人才融聚,积蓄发展动能。成立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名师、高层次人才工作办法》,推进实施专业领军人才对标提升计划、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优计划和人才引进“三百工程”。破除“五唯”,推行分级分类、竞聘特聘直聘相结合的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改革和职务职级并行的职员制改革。截至2022年底,自主培养国家名师5人、省级各类名师及平台主持人23人,建成国家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支、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5支,柔性引进许振超、张连刚、郭锐等200余名行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担任产业教授(特聘教授),高级职称专任教师占比超40%,持双证“双师型”教师占比近80%,在职博士总数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以“智慧化”促进教学改革,高质量发展有效度
利用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推进实施“智慧青职2.0”计划,打通教育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制定“高效课堂”标准,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统筹部署集教学、虚拟实训、科学研究于一体的软硬件系统,建设全景VR等新型智慧教室67间,全校375间教室均实现智能管控,全部课程实现信息化教学,5门课程获评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75门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同时,依托智慧校园平台深化学分制改革,打造“数字账单式”学生档案;建立教师个人数据中心,以“智慧画像”综合评价撬动其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力。
以“国际化”拓展全球视野,高质量发展有宽度
充分利用青岛作为“一带一路”双节点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不断构建从“交流合作”到“技术输出”的多元化、多梯次对外开放格局。先后与泰国博仁大学共建“儒商学院”,与海尔集团联合成立海尔中央空调全球物联服务学院,与赛轮集团共建海外教学基地、教师研修基地、学生实习基地,与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共建刚果(金)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北方矿业校区;成为中国(山东)-东盟职业教育产学研基地首批成员,“支持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训基地等教育培训机构发展”明确写入《青岛市深度推进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区域合作交流行动计划》。2021年,经山东省批准,与德国比勒费尔德中型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合作成立国内首批高职层次非独立法人中德合作办学机构——青德学院,并于2022年实现首批招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首轮“双高”计划收官之年,抢滩登陆,筑高峰、建高原,刻不容缓。学校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更加积极地对接国家所向、区域所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着力点,以促进科教融汇为新方向,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突破口,“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把不可多得的发展之势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竞争之能,努力舞起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龙头”,为部省共建创新发展高地贡献“青职力量”。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王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