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2020级化生方向本科生在实验室进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验。资料图片 |
■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院(系)探索
开栏的话
院(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多年来,广大高校的荣誉学院、专业学院(系)、特色学院等在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勇于突破,为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闯出了新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任务新要求,当前,广大院(系)主动思考如何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本期开始,高教周刊推出“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院(系)探索”专栏,敬请关注。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而大理科建设在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9年,南京大学首批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即“拔尖计划”1.0)基地,以匡亚明学院“大理科班”作为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试点的平台之一;2021年,匡亚明学院又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即“拔尖计划”2.0)基地,是全国入选该计划的唯一荣誉学院。
匡亚明学院“大理科班”在30余年大理科办学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特色,为探索解决未来科技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和智力支持。
学科交叉——
探索基础学科研究无限可能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显示,世界上许多重大科学技术的原创性突破和成就是从多学科交叉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才得以实现的。同时,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也迫切需要善于打破学科壁垒、能够把不同学科理论与方法有机融合的创新型人才。
作为全国大理科教学的先行者之一,匡亚明学院设立大理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涉及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天文学等6门基础学科,同时开展生物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等学科交叉方向的拔尖人才培养,形成了选拔和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拔尖人才的新模式与新机制。
不同于专业学院的培养体系,匡亚明学院依托独有的大理科模式,整合校内各类优质教学和研究资源,大力推进学科之间、学院之间的交叉合作办学,促进学科之间、学院之间专业拓展课程互选,在学校和学院的统筹下做好学生的学习管理和日常管理,力求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化和学科特色的大理科专业人才。
此外,学院拥有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师资力量,为学生进行交叉科研训练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持。
博而后精——
构筑通专结合的培养体系
匡亚明学院秉持“宽口径、厚基础、近前沿”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在低年级优先学习通识教育课程与学科大类平台课程,而后针对某一方向不断深入。学院以“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分流方式,帮助学生最终确定合适的专业领域。
学院科学合理地设置学科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个性培养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模块,形成多目标、模块化、复合式、强弹性的培养方案,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成长之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尤其是,学院在重构专业知识结构框架的基础上,搭建了以基础物理学为平台的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等学科方向为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均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
以特色课程“大学物理学”为例,课程由获得全国首届杰出教学奖的卢德馨教授领衔,充分整合物理学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近代物理等课程内容,将之融为一体,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融入科学前沿,并有效地推进研究型教学,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更深刻地把握物理学的本质。该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至乐成学——
培养对基础学科的研究兴趣
学院通过一系列优质专业课程,充分展现学科知识的优美与智慧,引导学生在课后练习以及科研训练中加以灵活应用,希望让他们在大理科的学习中,从“乐学”到“学乐”,再从“学乐”到“至乐”。
为培养学生对基础学科的热爱,学院努力打破“唯分数论”,建立全面、立体、多元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逐步摆脱“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思想。
在课堂学习之余,学院既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理科素养的提升,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学院通过组织若干学习交流和结对互助活动,帮助学生取长补短,找到个性化的优质学习方法;通过邀请各领域前沿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前沿讲座,引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和培养学生对大理科的感知力与理解力,以科技前沿成果开阔眼界,以前辈成长故事激励自我。
由此,使学生认识到基础科研既需要仰望星空的追求,更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力与能力;认识到创新需要速度的同时,还须牢记“欲速则不达”,不仅完成科研成果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沉潜蓄势的过程也会使人学有所获、学有所乐;认识到要以探求知识的目标为指路明灯奋力前进,勇于求真,善于悟美,唯有“学海无涯乐作舟”才能学有所悟、学有所用。
通过上述举措,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之中,感悟科研的魅力,明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塑造对学术的崇高追求,将“提出科学的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作为学术研究追求的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诚朴雄伟——
厚植家国情怀,涵养奉献精神
德者,人之本也,人无本不立。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思想政治建设引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时刻谨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甘于奉献的新时代科学人才。
学院不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辅导融入日常工作,强化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学生明白生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础科学领域的创新研究将对支撑创新型国家、科技强国建设和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大有裨益。“国家需要的地方就是我会出现的地方”,学院教育学生牢记新一代青年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研究与国家发展、民族需要、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发扬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精神。
匡亚明学院“大理科”模式教学改革,成功推动了南京大学本科教育与教学事业的发展。30余年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大理科”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多学科知识和综合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得到校内外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与国内外高教界同行的广泛关注,为探索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中国道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系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党委副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