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地方
2023年04月17日 星期一
青海海北教育管理干部来到山东滨州研修
鲁青“教育连线”跨越山海同频共振
通讯员 王蕾 李原 本报记者 魏海政

    研修日志、线上互动、捐款捐书……近期,山东省滨州市“教育援青”事业迎来新气象,青海省海北州及祁连县教育局选派的14名教育管理干部来到滨州,开展跟岗研修专项行动。

    在本次研修中,鲁青“教育连线”深度交流,滨州市教育局召开了滨州市与海北州祁连县教育行政人员及中小学校长跟岗研修座谈会。通过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交流互动,推动了鲁青两地“教育联姻”行稳致远。

    互派教师成为“最美教育使者”

    来到滨州后,祁连县野牛沟乡寄宿制民族小学教师多杰焕爵很快融入了“新家”——阳信县第三实验小学。在这里,他带着浓厚的兴趣,细致调研每一处教育教学设施,密集参与学校研讨,校长、德育主任随时为他答疑解惑。

    多杰焕爵告诉记者,在他的家乡雪域高原上的民族小学,滨州精心为其援建的教学楼也即将投用。“我真替孩子们开心,以后再也不用在陈旧的平房内忍受着高原的寒冷上课了。”多杰焕爵说。

    近年来,滨州“教育援青”先后完成了海北三中风雨操场、“滨祁”两地结对学校远程教研系统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有效提升了祁连县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同时,动员广大援青教师、山东援青团队、爱心企业为祁连学生购买学习资料,捐款捐物,为偏远学校发放奖学金、捐赠服装等,真正把“教育温度”传递给祁连师生。

    “硬件支持”有大手笔,“人才扶持”也不遗余力。从2017年开始,滨州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海北州、祁连县开展援教交流活动。滨州市教育局与青海省祁连县教育局签订了《对口支援工作协议书》,结合祁连县的教育需求,滨州每年选派5至10名教学骨干教师和学校优秀管理人才赴祁连县开展不少于一年的支教。近年来,多位滨州优秀教师向祁连“传经送宝”。

    “联盟学校”彰显鲁青厚谊

    2015年7月,滨州市滨城区第一小学与祁连县第一小学结成联盟学校。8年来,两所学校先后互派交流教师100多人次,在共享经验中增进了互动的深度和厚度。

    在交流工作中,祁连一小教师马生云把学习重点对准了滨州的德育建设。在这次跟岗研修专项行动中,他认真观看滨州一小纪录片,深入研究滨城区第一小学的党建文化品牌,深受鼓舞。马生云表示,一定会把学到的党建引领经验、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带回祁连、带回学校。

    在沾化区第一实验小学,来自扎麻什乡寄宿制民族小学的姚旦尖措每周一都参加升旗仪式,参加安全教育体验基地研学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校长办公会,学习学校依法治校、民主决策的管理理念。他将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研修日志,第一时间将该校的办学经验和自主管理、分层管理等先进教学理念传送回祁连。

    联盟学校还以互联网为“桥”,让更多的两地教师汇聚一堂,探索高效课堂的新路径。在跟岗研修专项行动中,滨州市无棣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与祁连县阿柔乡寄宿制民族小学数学教研组联合举办了数学教研活动,邹平市第二实验小学组织了“滨州—祁连远程智慧援教工程”语文教研、科学等学科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跟岗研修的质效。

    结对互助拓展民族团结“新外延”

    今年3月底,“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祁连县寄宿制民族小学爱心帮扶活动”捐赠仪式举行,党员、教师慷慨解囊,为祁连当地困难学生奉献爱心。开发区一中副校长李传宏将2.2万元“爱心助学款”交到在校跟岗研修的祁连县寄宿制民族小学工会主席韩秀清手中。

    同期,两地学校还达成了相互交流与分享的深化协议,明确了“推动双方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牌”的对口援建导向。

    2021年3月,滨州开发区一中师生向青海捐书4000余册,搭建了学生互动平台和“网络教研共同体”。

    双方约定,祁连当地每学年组织教师团队到开发区一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开发区一中每学年组织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祁连学校进行送教上门、送课上门,通过参与集体备课、上示范课等形式,开展专业指导,在互融互动中增进感情,共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对口支援祁连县,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滨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美说,“我们将继续加大援建交流力度,加强援建支教管理,不断提高援建支教质量,实现滨州和祁连教育援建工作的新突破,为两地教育质量提升贡献更多的‘滨州力量’。”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