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英语教学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探索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课程与思政的有效融合,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重庆科技学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深入实施“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通过对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深入挖掘,积极实践“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的教学理念,将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相融合,努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结合专业特点
“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
课程思政应该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鲜活、前沿、符合当下形势的内容,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实践课程与思政的融合,进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学院在讲授国际贸易政策的相关知识时,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关系进行实例解读,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全产业链的优势,认识到中国制造在全世界的重要作用,加深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学习和认识。又如,在学习GATT和WTO相关知识时,学院通过解读我国出口贸易和外资比例的迅猛发展及技术进步的加速,进一步引申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以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线上线下多模态
时文阅读与案例讨论同频共振
现实教学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较大,因此在“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下,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以突破时空限制,保证课程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当下的贸易时事、热点要闻,于课前精选与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英语材料,以线上讨论群分享的方式,为学生布置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思政学习任务,然后在课上结合专业知识的讲授,引导学生展示讨论的观点和结论,由教师进行适当的梳理和点评,促进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价值引领,培养其批判思维。
加强第二课堂实践
课内课外同向同行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不仅要在第一课堂中进行知识传授、思想引领,更需要着力开发第二课堂,努力基于社会热点和时事,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大力开展社会和校园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思政教育浸润的机会。
首先,学院一直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理念,长期致力于学生语言技能、创新能力及思辨能力的培养。2022年,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在国际贸易业务模拟赛道中,通过参展计划书撰写、外贸产品发布会和交易磋商等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在跨境电商赛道中,学院认真遴选指导教师,精心挑选优秀选手,积极组织校内集训,学生在总决赛中表现精彩,充分展现了出色的英语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
其次,为推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实现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的有序衔接。学院本着“相互协作、联合培养、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与学科建设。例如,与厦门亿学软件有限公司在座谈中就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产教融合、学生实习实训、产学研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了初步共识。学院还与阿里巴巴重庆自贸区本地化服务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嵌入式课程开发、设置教育教学实训基地、深化产学研融合协同等方面达成共识,未来在产学研方面将有更深更广的合作,有利于推动外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育人与企业用人“双赢”。
最后,学院还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尝试融入思政元素。例如,重庆“一带一路”名品展在重庆悦来会展中心开幕,学院组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前往参观学习,在现场与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家交流,了解当地特色产品和文化。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胡琳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