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也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层次与开展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还可以扩展劳动教育的落脚点与实现方式。长春师范大学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始终围绕国家政策导向,重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实践优势,着力提升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为学生良好劳动品质与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支持。学校立足校内现有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深度挖掘劳动教育育人价值,准确把握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向,逐步构建良好的育人机制,为大学生劳动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提供可行路径。
开展培训活动
明确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科学性
开展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切实提升教师队伍对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必要性的认识,以多种方式引导思政教育专业教师掌握劳动教育因素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方式及可行路径,结合校内教育资源,探究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活动安排。长春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培训、教学研讨、线上学习及参观学习等方式,提升校内教师的教学能力。2022年11月30日,长春师范大学邀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以线上形式开展题为《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框架、实施关键与哲学展开》的讲座。讲座主要围绕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开展方式、劳动教育内容在思政教育课程中的呈现形式展开。同时,长春师范大学积极与其他院校在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方面进行经验交流,2022年6月25日,学校与其他六所院校共同主办了吉林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高端论坛。论坛阐明了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应有的“突破”,明确劳动教育方法与目标,深入解读劳动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强调应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师发展共同体,不断加强劳动教育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强调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科学性,巩固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丰富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经验。
从教研活动安排上看,长春师范大学明确教师队伍建设与师资力量优势,不仅在校内组织教师就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学多次进行教学研讨,还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优势,通过开展专业论坛等形式,探究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学校认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在育人方面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今后仍将通过多种方式探究二者在教学方式及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的一致性,提升思政教师对劳动教育内容的认可与运用程度,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育人价值,推动教师队伍持续进步。
结合学生特点
提升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性
学生的学习偏好与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转变提升。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更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也逐渐多元化。因此,高校教师应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教学方式,明确学生课余生活、劳动教育及思政教育三者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具体学习生活中践行思政教育理念、应用劳动教育知识,以提升学生劳动能力与思想品德素养。2022年7月11日至13日,长春师范大学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教育学院组织“青松开讲”支教团,短期内缓解了松原市长岭县五撮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其他专业学生了解到五撮村的实际情况与自然条件后,深入田间地头,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设计并实施“庭院种植小冰麦”“旱田改水田”两个项目。“三下乡”活动是结合不同学院学生的特点、借助乡村环境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念与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形式,在学校领导与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劳动教育知识与思政教育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以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有效融合。2022年11月11日,长春师范大学团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团队和个人均在相关活动评选中获得表彰与奖项。“三下乡”活动可以发挥不同学生的专业特长,学校针对学生在“三下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展开针对性教育,使其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习惯。长春师范大学结合人才培养定位,重视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的组织开展,不断创新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活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应用劳动教育知识与思政理论的平台,丰富大学生课余实践内容。今后,长春师范大学仍将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切实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与思想素质。
坚持理实结合
增强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性
长春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等院校,自1906年建校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次易名,但始终坚持理实结合的教学开展路径。长春师范大学拥有悠久的革命传统,1920年,学校更名为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并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首个支部——“中共长春支部”,是一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学校,从此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校风与学风的形成奠定基础。理实结合是长春师范大学组织开展各项劳动教育活动的底色。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始终坚守思政理论课堂阵地,开展多元化课堂教学活动,结合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分析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营造良好的思政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发表观点,领悟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在社会劳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同时,经过教学研讨,长春师范大学积极组织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当地社会公益组织与相关单位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校外实践活动,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在知、情、意、行四个层面的融会贯通。长春师范大学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根据劳动教育工作开展的具体要求,在2023年2月24日与长春市教育部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结合教师队伍建设,立足校内师范专业建设与学生发展实际,围绕长春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为校内师范专业学生提供广阔平台,以见习和实习的方式锻炼与提升学生教育综合实践能力,深化学生对思政教育中职业道德的理解。此外,长春师范大学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育人主渠道,2023年新学期开学之初,校长和副校长对任课教师的备课上课、学生的出勤、教室多媒体设施的运行及教学氛围等方面情况进行检查,并指出:要坚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以改革创新的战略举措攻坚课堂教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劳动能力。
根据长春师范大学的专业设置与历史传统,学校重视学生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联结,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学生对劳动与思政教育内涵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可以践行劳动教育理念、实践思政教育内容,以自身行为影响周围人的劳动观念。未来,长春师范大学仍将与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社会公益组织等主体展开合作,运用各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实践性的认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搭建良好平台,以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推动学生劳动能力与思政素养的提升。
整合教学资源
明确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广泛性
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诉求在于改变高校各教育主体对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认知,即明确劳动教育并不等同于简单体力劳动,思政教育也并非指思政课上所讲内容。而是需要贯彻“大思政”教育理念,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持续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密切融合。长春师范大学在坚持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实践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校内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资源,使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价值。2023年3月15日,长春师范大学副校长赴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开展调研并进行座谈,参观了该校的车路协同路试基地、汽车现代技术实训基地、职业教育东北国际认证基地等现代化实践教学平台,并考察了该校的产学研教学工作站、钢铝点焊实训工作站、红旗智能制造零部件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就两校在人才培养、职业技术教育等方面的深入交流机制建设进行研讨。长春师范大学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深度合作,拓展了校内现有的劳动教育资源,为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与职业道德培养提供广阔平台。
在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长春师范大学重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积极组织各项培训活动,与不同院校、社会组织展开合作,拓展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路径,深度贯彻理实结合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自觉践行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理念的行为模式。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丰富了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及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践行劳动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争取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教师资源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春师范大学在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极为重视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明确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既需要重视劳动教育因素与思政教育内容之间的相似性,也应关注教师在实践引导中的示范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引导其在学习与生活中践行正确的理念,教师的示范与引导非常关键。基于此,长春师范大学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提升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多年来,长春师范大学在育人过程中深度探究校训中“行为师表”在具体教学中的实现路径,高度重视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引导与管理,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普适性的教师队伍建设经验。比如在教师培训过程中,长春师范大学不断尝试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机制,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亲身示范与指导,将实践与指导密切结合。2023年3月,长春师范大学与长春市教育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将本校优秀毕业生输送到长春市主城区乡村学校就业,并聘请长春市中小学知名校长、专家作为特聘教授,为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示范与指导,引导师范专业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