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桥梁大国”之称,古桥的历史底蕴、建造智慧承载着中华文明与文化自信。浙江水道纵横,桥梁众多,更是享有“传统桥梁博物馆”的美誉。然而,由于年久失修、人为破坏等,现存古桥正面临着消亡的危机。为此,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秉持“传承中国古桥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建设理念,打造了别出心裁的数字古桥馆,走出了一条“传承+创新”的专业文化育人新路子。
数字驱动
赋能古桥文化发展新生
通过调研走访、实地考察、设计布局、制作安装,学校规划建设了极具特色的浙江古桥馆,并同步打造了数字古桥馆,开展古桥数字化保护创新实践。采用三维扫描和逆向建模技术,采集古桥点云数据构建三维模型,借助“互联网+”实现古桥数据共享,使得古桥可见、可感、可亲,也使古桥的建筑信息能够得到更为全面、完善的留存。数据库将古桥分为拱式、梁式、组合三大体系和悬链线、编梁木拱等十大类型,覆盖浙江省11个地市不同文保等级的各类古桥。经过3年的积累,现已入库全国121座古桥,涵盖悬链线拱古桥群等10类桥型,初步实现古桥文化数字化。未来学校还将利用构造栅格和拟合曲面构建更精细化的古桥数字模型,对大体量模型进行点云数据降噪,通过全景网格模型切片进行模型轻量化处理,同时将实地拍摄古桥视频用于日常教学与网络课程讲解,力争为全国古桥保护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样板。
十四载寻访
夯实古桥文化传承之基
学校从2009年开始策划打造“千名学生寻访千座古桥讲述千个故事”的“三千行动”品牌活动。该活动结合浙江地域桥梁分布特点,组建师生团队调查古桥现状,采集古桥影像,调研文献资料,走访古桥管养单位,完善古桥数字档案,并为当地居民现场讲解古桥历史,宣传古桥保护知识。经过14年持续开展,万余名学子的足迹已延伸至11个地市,寻访古桥1027座,采访古桥周边居民2403户,调研图书馆、档案馆113个,查阅地方志等历史文献948份;总结梳理古桥历史文化故事1063个,投稿古桥研究论文3篇,精编古桥汇编资料11本。由此,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古桥文化传承结下了不解之缘。
匠师协同
打造古桥文化育人载体
2011年,学校结合专业课改开发了古桥技艺系列课程,承古出新推动非遗传承创新发展;2013年,学校开设工匠班并成立古桥模型制作室,聘请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常驻学校,通过桥模制作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强化专业课程理论,提升独立思维、团队协作能力,被评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迄今已开设工匠班29期,2115人获颁“匠士证”,该证书已被百余家合作企业认同,成为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一张名片。每年全校近千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受益,学生自主研发的桥梁施工技术“柔芯”产品获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交流共享
提升古桥文化社会关注度
学校打造的线下实体古桥馆与线上数字古桥馆同步对外开放,吸引各界社会人士关注参与古桥传承与保护,线上访问量破10万,线下年均接待在校学生和社区居民万余人。为了让更多的人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学校还通过腾讯视频等直播手段实况展示师生团队桥模制作全过程,在线观看人数突破35万人次。学校师生以“弘扬古桥文化,提振民族自信”为己任,走进45所中小学及高校举办“古桥大讲堂”。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先后10次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古桥文化交流活动,将古桥文化推向世界,获得各界人士高度评价与认可。
(顾晓波 吴颖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