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改风采
2023年04月03日 星期一
鲁迅美术学院
融合数字媒体 创新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刘仁

    在数字媒体语境中,视觉传达设计将艺术和科学技术有机融合并与其他领域相互贯通,重新诠释视觉元素的表达方式,使传播方式由静态转向动态、由被动转为主动。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下,视觉传达设计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助于传达设计的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立足数字媒体语境,更加注重体验、互动、人文关怀与传承创新,深入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模式,切实推动艺术教育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培养具有时代精神与创新创造能力的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为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创新教学理念,融入数字媒体技术

    鲁迅美术学院以延安鲁艺为前身,在80余载的建校历史中,始终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鲁艺精神,专注培养服务国家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的优秀文艺工作者。新时期,数字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不仅为设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与创新机遇,同时也对具备数字媒体应用技能和创意设计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较高的需求。为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发展趋势,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坚持协同创新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围绕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开展专业课题建设,推动思辨设计、信息设计、交互设计融合发展的立体化“双循环”教学体系构建。首先,加强多学科融合建设,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艺术设计领域,打破以往的专业学科边界,提升视觉传达设计内涵,切实推动特色化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其次,深入构建理论与实践、人文与科技、媒体和设计融合共生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以多媒体应用、动画原理、数字网络、数字图像处理等为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字信息应用能力与艺术美学修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现代化媒体技术涉足书籍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及品牌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的多方面领域,实现设计文化与视觉符号的有机结合,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管理的科学发展。

    注重专业实践,孵化优秀设计成果

    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完善理论课程建设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拓展专业实践平台与渠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意识与市场敏锐度,指导学生准确把握受众需求和行业趋势,依托数字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推动传统设计课程的数字化升级,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的融合,充分发挥视觉传达设计效能。其中,以课程实践为基础,涵盖交互设计、信息设计、数字音频视频设计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设计实践路径,建立起全盘化、多层次的课程实践体系。项目实践是关键,将数字媒体的大众文化性与社会服务性结合在一起。比如组织师生参与辽宁省乡村品牌设计再造工程,为扶贫项目设计开发提供服务,助力乡村品牌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面向数字媒体艺术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涵挖掘、资源整合、创新激励等方法,力求打造一批黄大年式的教师队伍,以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效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在教材编写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编写了30余部优质教材,先后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等出版,为数字媒体技术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在课程制作上,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与多元化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打造一批精品线上课程,并获得相关奖项;在科研创作上,专业教师相继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对相关课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论述;教师在国内外艺术与科技相关的设计论坛讲座上发表演讲,就数字媒体语境中视觉传达设计与更多设计学科的融合与交叉展开论述,展现出高度的产业思维和国际视野,充分彰显了鲁迅美术学院注重艺术创新思维和科技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念。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切实支撑着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对新时期数字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的创新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下的信息化社会中,数字技术孕育了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和更新颖的传播媒介。视觉传达设计要想获得新的生命力,既要深入了解和仔细观察当代人的心理、生活习惯和精神文化需求,又要将数字媒体技术与多元化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未来,鲁迅美术学院将继续探索数字媒体艺术创新应用路径,有效激发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推动艺术人文和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打造更多优质的艺术作品,为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工作提供有效助力。(刘仁)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