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8日 星期二
智慧教育“国家队”赋能数字化变革
——写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一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张欣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学生正在居家线上学习。资料图片

    通过一根根网线,连通时空,透过一块块屏幕,千里咫尺,广大师生足不出户就能登录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浏览使用上面的海量优质教育资源。

    “面对信息化潮流,只有积极抢占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先机。”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我国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数字化浪潮之下,教育部抓住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拓展学校边界和学习时空,塑造出教育新形态。

    一个应势而新的智慧教育平台,一场深刻的数字革命,正在赋能教育改革升级——

    正当其时 风头正劲

    当前,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未来社会全面变革,数字教育已成为推动世界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尤其是疫情期间,全球教育面临重大挑战。疫情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在线学习,加速了教育数字化变革进程。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党代会报告,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标志着推进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全党全国普遍共识和重要战略性目标。 

    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一部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贯彻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教育部党组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数字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集中力量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扎实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为建设教育强国开辟了全新赛道、增添了强大动能。

    回望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创立之路,从顶层设计到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平台搭建、应用探索,一步一个脚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7月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专程到教育部调研平台建设情况,亲自开通门户2.0版本。

    2022年4月和7月,教育部先后部署开展了两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地方和学校试点工作。多地把国家平台资源常态化应用与建设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应用国家平台的积极性持续增强。

    一年来,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总要求,国家智慧教育门户经过7次迭代升级,形成了“三平台、一大厅、一专题、一专区”的平台架构,开通智教中国通行证,持续优化门户视觉效果,用户体验持续提升。

    一年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由点到面逐步发展,“三横三纵”定位构建资源布局已然形成。

    平台面向52.9万所学校、1844万教师、2.91亿学生和广大社会学习者,汇聚中小学资源4.4万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295个、高等教育优质慕课2.7万门,提供优质政务服务26项。上线一年来,访客量超过11亿人次,用户覆盖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目前为止,试点范围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形成了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2022年9月9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中宣部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对推进教育数字化,提升我国数字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作出了积极贡献。

    聚焦公平 提高质量

    “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声声在耳。

    打破地域限制、缩小校际差别,以平台为抓手,只需联上网,就能连通梦想之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喀什大学学生谢姆西努尔·吐尔孙对慕课感慨万千,通过一块“改变命运的屏幕”,在喀什也能和地处上海的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同堂听讲。

    “在家就能看到北京、上海特级教师上的课,真是太棒了!”“不花钱的名师课,真是太香了!”没有什么比学生的“点赞”更有说服力。

    基础教育方面,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汇聚全国最优质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截至2023年2月,平台已开设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10个板块、53个栏目,覆盖30个版本,还提供了“双师课堂”等多种应用模式,帮助农村地区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让远在边疆、身处农村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同上一堂课”。

    职业教育方面,平台支持55%的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探索运用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和资源创设教学场景,解决实习实训难题。普及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推进教学组织方式变革。 

    高等教育方面,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开设“慕课西部行”专栏,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261万门次,参与学习的学生达3.3亿人次,接受慕课应用培训的西部教师达167万人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教育形态和新的人才培养范式快速涌现。

    技术升级不是最终目的,尤其在教育领域,所有技术的革命都是为了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一块屏幕”成功使城乡教育更好联通,“一个平台”打破了地域阻隔,为一个个学生打开了通往优质教育、追逐梦想的“一扇窗户”。

    应时而设 应势而新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被师生们称作“宝藏”。自上线以来,平台不断丰富内容资源,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推动门户迭代,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年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聚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社会赋能、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叠加、积聚、倍增效应,服务的领域和应用规模前所未有。

    在中小学生眼中,这是一个能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平台。平台优质资源有效服务了学生自主学习、农村优质资源共享和家校协同育人,有效支持了校内教学提质和课后服务增效。 

    在高校毕业生眼中,这是一个能协助解决求学求职所需的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提供丰富的政策、岗位信息和指导服务,全年累计共享岗位达1370万个,通过平台就业的毕业生占比从2021年的24%增长到2022年的31.6%。此外,平台还设置了服务大厅,增设考试服务、学位学历、留学服务三个栏目,让毕业生在求学求职路上“如虎添翼”。

    在教师眼中,这是一个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增强教育数字化软实力的平台。平台提供海量资源,具备支撑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后服务、作业活动、答疑辅导、家校交流、教师研修等多种场景应用的能力。以人的数字化为重点,加快构建师生数字素养标准体系与测评模型,探索校内校外一体化数字素养培育体系。

    “今后,平台将逐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用户提供资源的个性化订阅、智能推送推荐、精准检索等功能,逐步形成基于数字化的基础教育服务新生态。”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副主任杨非说。

    为了回应师生和社会关切,国家平台陆续上线了“抗击疫情”“心理健康”“北京冬奥精神”专题,为广大师生及时提供疫情防控政策权威信息和心理健康视频资源以及咨询服务。按照“应时而设、应势而新”的原则,平台又陆续上线“暑期教师研修”“树人课堂”“学习党的二十大云课堂”等专题,持续丰富时政、理论、思政教育内容,成为国家门户上动态集纳和积淀各领域优质资源的“宝库”。

    “面向数字时代,教育要更加适应时代的特点、回应时代的召唤、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各界要携手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学习型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