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4日 星期五
写意雕塑 “意”在无限
吴为山

    写意,是中国美术的灵魂所在。中国写意艺术,源自天象地脉的造型意象,合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理论,表现为象、气、道逐层升华而又融通合一的动态审美。它的表现智慧和创作过程,它的思想性和形式特征,皆是东方精神的形象对应。它叙述和弘扬的是一个古老而弥新的民族之诗性追求。

    中国传统雕塑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写意的传统和样式,以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区别于西方传统写实雕塑。与西方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不同,中国传统雕塑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天人合一”的追求,偏重精神性的意象造型。而中国现代写意雕塑,将传统雕塑中的写意精神与西方写实主义中出神入化的形神表现和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形式创造置于同一文化空间,在现代话语中寻找“异口同声”的心灵表达,打造出一种神似与形似之间的精妙平衡,既具备民族艺术精神又不失人文情怀。诚如熊秉明先生所言:“写意雕塑既是中国传统的,也是现代的。这是中国艺术的真精神。”

    中国写意美术依然走在发展途中,需要美术家们将其纳入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审视、考察、超越。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漫漫千年的文化史积淀着中华“写意”美学精神,只有自我欣赏与自我肯定,才不至于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失重。国家、民族,不仅具有地缘意义,更具有文明传承的精神意义。文化的凝聚是强大的力量聚合,这种力量不断丰富世界、影响世界、对话于世界、屹立于世界。新时期的中国写意美术,向世人讲述着中国、中国人,讲述着中国艺术家的梦想。

    在近40年中,我做了三件事:一是塑饱含着中国精神的中华人物像;二是把这些代表中国精神的人像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三是创建了写意雕塑。这三件事情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塑什么人是价值观,怎么塑是方法论。创建写意雕塑,是因为中国人的形象有自己的特征,有自己的精神,涵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道德品质,只用西方的写实法是不能表现中国人这种形象和精神的。

    从孔子的微笑中,可以想到中华民族是善良的、友好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联合国原秘书长潘基文看了《老子》《孔子》,特别是看到表现南京大屠杀的组雕之后说,这些雕塑表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更是全人类的灵魂。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看了《老子》后说,从老子头上的道道皱纹以及他的胡须可以想到这个民族历史的悠久和智慧,“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见中国”。

    艺术,是在自由的想象中形成的,特别是东方艺术。为什么唐诗是喊出来的?因为它是从内心涌动出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雕塑艺术也应该是从这片厚土中长出来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的雕塑中也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山水意象,大自然山的构造、水的磅礴,还有那涓涓溪流,白云悠悠,在作品中会流动出来。

    所以,写意雕塑的“意”是无限的。

    (本文摘要整理自吴为山2019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讲堂”上的演讲)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