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其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更强调行动力。而思政教育注重理论引导力作用的发挥。二者都是以立德树人为根基,以培养新时代人才为使命。二者融合能紧密贴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实现协同育人目标的升华。单独脱离劳动教育或者思政教育的教育工作都是不完整的,无法系统地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要求,只有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并进,才能助力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长春师范大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构建协同育人的特色育人模式。在实践探索中,长春师范大学根据多年思政教育经验和劳动教育建设经验,在现有劳动教育学科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实践指导、社会劳动培训等新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可行性较强的协同育人之路。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中小一体化视域下学校劳动教育策略分析”阶段性成果。
坚定协同教育理念
突出协同育人宗旨
长春师范大学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自办学以来,始终秉持“学无止境,行为师表”的校训,立足理论教育、实践教学和学术科研等领域,勇于探求劳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联系,实事求是地开展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突出了院校的教育特色和教育宗旨。长春师范大学在校内营造出浓厚的协同教育氛围,为突出协同育人宗旨奠定了基础。例如,长春师范大学依托自身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资源,每年为青年学生创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劳动教育养分,深刻体会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文明的丰富内涵,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2021年,长春师范大学教务处以及宣传部多个主体部门协同合作,共同设计了课程育人案例征集活动,鼓励各院系教学主体和单位成员积极参与,在协同育人示范课程建设中共征集典型案例30余个,10余个案例被投入实际教学中。2022年6月,学校与吉林省大中小学共同举办了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高端学术论坛,以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了劳动教育研讨,指出今后学校将整合校内外学术教育资源和人才队伍,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实践中,拓宽教育思路。2023年2月,长春师范大学精心设计师德礼仪培训班,聚焦思政育人目标,针对思政专业教师开展课堂礼仪培训,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此项活动立足思政协同育人目标,为引领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推进思政情感教育建设,要求教师队伍坚定教育情怀,发挥思政育人作用,围绕现有教育方向和教育目标打造大中小一体化协同教育模式,夯实思政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课程模式。
从未来教育规划上看,长春师范大学将继续立足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理念,在现有学科教育的基础上细化协同育人框架、充实协同育人体系,坚守好学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贯彻协同育人宗旨。
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彰显协同育人实效性
长春师范大学学科专业教育一直遵循“厚基强能、思想尚真、政治尚善、教育尚美”的建设特色,立足四大素养培育目标,形成了明确的专业定位和育人体系。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立足本校育人宗旨,于2021年4月与长春市南关区志愿者协会、长春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联合开展了“关爱祖国花朵,以劳动创造美”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大型器械、玩具整理活动和户外环境改善活动,通过劳动深化了内心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教育效果十分明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需求,学校在思政教育课程中临时增设了多个“青春战‘疫’”思政微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开展针对性强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师生关注的热点话题、感人的抗疫故事为案例,围绕“责任与担当”“逆行与成长”等专题开展了思政大课,为今后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经验。2022年11月,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联合其他院系共同举办“劳动教育课程框架、实施关键与哲学展开”主题讲座,重点围绕劳动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目标、教育框架进行解读,为二者协同育人体系的搭建创造了良好条件。长春师范大学近年来一直遵循“以劳育心 培根塑魂”“以劳强体 力行践悟”等多维劳动课程建设目标,在学科教育和实践教育中加快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政策,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新样态。
结合上述实践活动经验和实践效果,长春师范大学表示,今后仍将充分利用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传承红色精神,为劳动教育插上“云”翼,构筑协同育人教育新格局;在2023年及未来的教育进程中,学校将持续坚定这一目标,组织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凸显协同育人成效。
明确教师教育定位
夯实协同育人基础
在“大思政”建设要求下,长春师范大学各学院、各部门深入联动,以协同育人模式共同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和劳动教育工作,逐渐培育出一批专业技能强的教师队伍。长春师范大学领导指出,劳动教育需与高校教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各专业任课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均可作为劳动教育的教师,在工作中普及劳动教育理念和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创设良好的“劳动+思政”氛围,强化教师队伍的劳动意识。2022年7月,长春师范大学举办“教师教研能力提升培训班和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活动,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通过专题教学、研讨交流、现场教学等形式,深化学习培训效果,推动学员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2023年2月,长春市教育部门与长春师范大学合作讨论了今后教师队伍培育的战略规划,指出长春师范大学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应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教师人才培育目标,从培养模式、协作机制、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等方面共同开展教师教育学术交流、成果分享等活动,优化教师培训体系。
结合长春师范大学的立校宗旨和教师定位要求,长春师范大学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思政教育专业水平和职业化技能,不断强化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搭建教师协同育人共同体。未来,长春师范大学还将充分发挥教师育人引导作用,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育、充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搭建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的高质量师资体系,顺利开展劳动思政协同育人工作。
深度挖掘融合育人资源
丰富协同育人内容
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需要在融合教育中贯穿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并积极朝这一目标而努力,精心选择和设计一些具体可行的教学内容,持续推进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长春师范大学在多年来的“大思政”实践、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融合育人经验,面对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长春师范大学认为,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找准二者深度融合的契合点,通过厘清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规律,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切实开展育人工作。基于此,长春师范大学在现有的课程思政创新研究中心增设了劳动思政协同教育项目,为不同学科师生的互动交流搭建起研学平台。该中心定期召开课程思政建设讨论会,围绕劳动思政协同主题开展教研、科研、备课等活动,在学术研学中深化了青年大学生的劳动体验。此外,长春师范大学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体系为载体,充分引入契合学生学习兴趣且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各类教学资源,形成了各类教学课件、教学实训项目、教学案例视频等资源,为教师开展劳动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奠定了资源基础。长春师范大学教师为提高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在讲授其他专业知识时多以常识性、纲目性列举为主,涉及的知识点内容较为宽泛,为学生涉猎不同专业的知识点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对此深有感悟,多数学生表示,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过程中,还会普及一些经典案例、人物故事,将政治、历史、人文等学科相融合,引导自身以劳动实践去践行真理。学院未来还将立足“四个服务”的现实要求建设协同教育体系,挖掘更多协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程,为深度融合教育工作提供充实的课程支持。
打造深度融合育人机制
明确协同育人体系
长春师范大学在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工作进程探索中,发现二者既有共同点,又各有侧重。促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共融互通,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意义深远。因此,以协同思维把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思政教育的规律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自身特点,明晰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的契合点,做好新时代下二者之间的有机衔接,已成为当前长春师范大学思考的问题。基于此,长春师范大学从机制完善层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开创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教学经验。在育人机制上,长春师范大学不断尝试机制的动态化教学,注重教育与考评相结合、引导和约束相统一,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机制改革探索。在校内,课程思政体系中增设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等不同体系,且课程全部由理论、自学、实践三部分组成,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这一举措表明长春师范大学的协同育人机制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后在深入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中,长春师范大学将继续保持良好工作进度和育人作风,深化这些可行方案,制定符合协同育人理念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准则,在具体实践中做到“上下一盘棋、共绘一张图”。
综上所述,长春师范大学在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主动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历史重任,积极与其他院校合作,与社会主体合作,大胆尝试创新育人机制,深入挖掘地区革命传统文化资源和思政劳动教育资源,把劳动教育的鲜活场景搬上思政课堂。长春师范大学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及开拓进取、实事求是的良好劳动品质,彰显了院校建校特色和办学宗旨。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长春师范大学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持续融合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向社会输送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懈努力。
(赵天睿 梁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