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顺应了新时代优秀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体现了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多年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不忘为党育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以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
抓好全员育人
形成立德树人教育合力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所有的资源都应当为立德树人服务,科学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将管理、教育、服务力量汇聚起来,发挥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优势,形成立德树人的教育合力。
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健全引才聚才用才的制度体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一批批优秀青年教师人才脱颖而出。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教师搭建发展创新的平台,强化师资队伍能力的培养。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组建“三师”助学育人队伍,配齐配强教师、辅导员、组织员队伍,从立德、生活、就业三个维度对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
创新精准家访工作机制,十余年里始终坚持靶向家访原则,科学开展入户家访和线上家访,校院两级党政领导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学生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构建合力育人的体制机制,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无缝对接。挖掘学生榜样和先进典型,邀请曾经受访过的学生参与家访活动,传递饮水思源、回馈校友的真情实感。
抓紧全过程育人
实现立德树人有序衔接
科学有效的教育是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个体差异开展的持续性活动。高校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大一举行新生入学教育,大二开展学业规划、学风建设,大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大四给予就业专业指导,将育人工作贯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一个阶段,实现立德树人的有序衔接。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生为本,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推进教考分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较为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发展新兴学科,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
学校以开学和毕业典礼、开学第一课、第二课堂活动为依托,向学生提出以“骨气、志气、底气”的时代之问、学校之问、个人之问,教育引导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铸爱国之魂、学建功之技、走奋斗之路,用青春建功立业,书写无悔人生篇章。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开展一系列毕业季活动,延展育人时间线,拓展育人覆盖面,用真心、真情为毕业生铭刻别样的毕业记忆,激励毕业生带着初心、恒心、感恩之心奔赴祖国各地,弘扬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及劳模工匠精神,用创新实干实现人生价值。
抓实全方位育人
助推立德树人多方联动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赋予思政教育更多的抓手与工具。高校应科学拓展教育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时代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将显性思政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融合线上线下、依托不同载体资源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助推立德树人多方联动。
学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高擎雷锋精神旗帜,总结凝练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新时代雷锋“五个一”精神,编写雷锋精神本科生教材,建成雷锋精神育人展馆、雷锋精神在线网站,开通“中华雷锋号”微信公众号,构建“五位一体”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体系,以雷锋精神育人、以雷锋精神化人。组织开展紧扣时代旋律、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以生动立体、鲜活丰富的“大思政课”展现学子开拓进取、求真力行的精神风貌。
学校以校地、校企研究院和创新创业平台为载体,聚焦石化产业急需,深化产学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成果转化。先后与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成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学校制作推出生命教育、公德教育、心理教育网络公开课,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公德素质、增强生命意识。
(张国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