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9日 星期四
优化管理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高耀

    ■两会快评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建议,鼓励高校新入职教师深入企业和基层一线,大力推进高校新进教师挂职锻炼,提升实践能力。

    高校新入职教师大多数为刚毕业的博士,或刚出站的博士后,缺乏到一线实践的机会。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往往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应当讲,徐卫林代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痛点和难点,值得深思。

    高校如何真正做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何从理论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解析?现代大学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本上是建立在学科组织基础之上的,而学科是一种理论化之后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仅仅建立在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教育学家舍恩等人就注意到这一问题,提出了在理论性知识之外还存在“实践性知识”,并对“实践性知识”展开了一系列探讨。用舍恩的类比来说,理论知识如同“干爽的高地”,而“实践性知识”如同“泥泞的湿地”。“实践性知识”的获取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是“行动中的知识”和“情境中的知识”。上述相关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校教师和学生培养中存在实践能力薄弱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也有助于将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客观来看,高校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为高校师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营造更理想的内外部环境,在优化教育管理方面可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寻找突破口。一方面,高校要进一步营造开放办学的外部环境,鼓励高校内的学术单位和广大师生不断增强与外部社会的联系广度、深度,激励高校教师走出“干爽的高地”,主动融入“泥泞的湿地”,在实践情境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可通过恰当方式,主动吸纳外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人才加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队伍中,发挥鲶鱼效应,不断加深校内外的联系深度,做好做实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和理论实践相结合。

    当然,上述“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只是一种愿景,各地各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可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也应是多元的、侧重引导和鼓励性质的,而不宜采取“一刀切”的硬性方式。总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薄弱和高校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是制约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从不断优化教育管理着手,高校发挥政策驱动效应还有很广阔的作用空间。 

    (作者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