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8日 星期三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 培养优秀设计人才
张艳

    艺术是人类思想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艺术设计者的思想会直接或间接地展现在艺术作品中,并浸润、塑造甚至改变受众的思想。将思政教育融入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着力于培养思想道德素质过硬、专业技术能力过硬的设计人才,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应有之义。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在高校思政融入课程的大背景下,结合专业自身特点与优势,探索艺术设计创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立“双优”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了解专业课程特色与规律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设计作品中融入思政相关内容,让作品思想内涵得以升华,作品表现张力更强。

    融入党史学习教育

    树立正确“三观”

    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大学生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能够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领会党的创新理论,读懂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以专业课程思政为主要育人载体,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融入艺术与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中。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领导人物、标志性事件、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以“同心抗疫,让我们‘艺’起来”“建党百年”“雷锋精神”等为主题创作相关作品,用主题创作的形式来体现党史学习教育,展现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参与成都理工大学校徽设计、党建系列品牌标志设计、廉政馆标志设计等。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使学生的设计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内涵、生动的形象和饱满的色彩。

    融入红色文化

    养成良好品格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将红色文化融入育人体系,既能夯实思政教育的基础,实现红色思想的赓续,又能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使专业教育的内容更鲜活、更多元,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也要重视其品德的养成和信仰的建立。只有具备深厚红色文化素养的青年才堪当时代赋予的重任。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重视红色文化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结合艺术设计实践课程,让学生走出校园,见实物,看实景,观实迹,搞创作。参观红色展览馆,感悟历史遗址的温度,了解地方红色文化内容,坚定红色创作的主题和方向。开展文化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感受“两弹一星”精神的同时,采集文创产品设计元素,着手设计相关文创产品。走进乡村,助力产业扶贫,针对四川省黑水县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和特色产品,学生们为黑水县的农产品做相关产品品牌和包装设计,让农产品走出大山,为当地脱贫致富贡献设计人的一份力量。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留住血脉中华民族才能走向伟大复兴。将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思辨,“在地行动”,将“知”与“行”结合,形成道德意识的转变,将知识内化为个人的价值理念和认知,并通过设计创作的作品传播社会正能量,达到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设计师的目的。巴蜀文化既是优秀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设计系将巴蜀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巴蜀传统文化的美德和人文精神融入本科设计教育课程,并深入、有序、分段展开,让学生增进对巴蜀传统文化的认知。艺术设计系立足专业发展需要,组织开展一系列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讲座,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学生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计划落地。艺术设计系还组织传统艺术采风创作实习队深入开展传统艺术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

    融入创新理念

    提升设计能力

    创新理念是敢于想象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创新元素是一部艺术作品生命力的支撑。打破常规的创新思维与表现手法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审美高度和文化内涵。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新技术,在表现手法、绘制工具、材质等方面推陈出新。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坊”为抓手,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与产学研结合的项目,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张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03/08/12/ZGJYB20230308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