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两会特刊·评论
2023年03月05日 星期日
凝聚塑造良好教育生态共识
王石川

    为加快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勇近日呼吁,在全国开展“清理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全面修复教育生态”专项治理行动,着重聚焦清理七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引发社会关注,广受好评。

    “宣传、炒作、重奖高考升学率行为”“‘唯成绩’‘唯升学’的教育政绩观”“违规争抢中小学生源行为”“各种教育抢跑、提前结束课程备考行为”“不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行为”……应该说,张志勇委员提及的七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大家都不陌生。

    以学生被剥夺正常睡眠为例,相关规定要求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必要睡眠时间(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作业太多等因素,很多学生睡眠时间不足。此前,某地启用“九点熔断机制”,一时引发热议。从中可看出学生熬夜写作业已成常态,非治理不可。

    无论是剥夺学生正常睡眠的行为,还是各种教育抢跑、提前结束课程备考行为等,归根结底都属于功利性教育行为,都背离了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也背离了孩子的成长规律。这种行为贻害甚巨,看似聪明,实则短视。

    需要追问的是,为何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总在一些地方存在?一些学校为何不顾国家禁令,陷入功利化教育泥淖不能自拔?说白了,是“利”字作祟。学校追求高升学率的前提是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无所不用其极。而改变部分学校的功利性冲动,关键是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已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提出改进中小学校评价,如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等。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该方案强调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显然,如果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相关学校可能就不会那么功利,不再一切围绕升学率转。

    克服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问题,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态,是“双减”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全面修复教育生态,必须从消除功利教育入手,通过强有力的制度设计、更精准的监督机制,彻底铲除功利教育存在的土壤,从而更好保障中小学生权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提高政治站位,从维护党和国家永续发展这个高度来解决功利教育顽症。应该说,随着各项制度持续发力,功利教育行为的空间越来越逼仄,这条路行不通也走不长,但要防止死灰复燃,尤其要盯住一些地方阳奉阴违等现象。全面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并将其作为考核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才有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