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8日 星期二
“富”了脑袋 “鼓”了钱袋
本报记者 张学军 郑芃生 通讯员 马绮徽 摄影报道
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宣化镇利号村大农高新蔬菜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合作社负责人方玉花(右)和村民闫玉红一起晾晒辣椒。近年来,在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合作社辣椒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红红的辣椒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羊教授”姚利斌(右)来到养殖户家里观察小羊生长情况。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赵伟(右)带着学生来到倪家营镇下营村四社村民杜建军家中,手把手指导农机维修保养技术。
在甘肃省张掖市培黎职业学院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袁玉涛(右一)对果农进行草莓种植技术培训。
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巷道镇南湾村三社温室大棚里,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张吉贵(右二)向农户传授蔬菜种植提质增效科学管理知识。
在甘肃省张掖市培黎职业学院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创新中心,教师吴莉(右)指导学生进行组培实验。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生产技术专业教师兰晓花(左)指导学生检测种子。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职教中心教师樊万林(右一)来到该县红缨帽创业孵化基地,指导农户学习网络直播、介绍民族文化、销售民族服饰及工艺品。

    隆冬时节,一片片火红的辣椒像绒毯般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宣化镇利号村大农高新蔬菜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铺展开来。合作社负责人方玉花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过去,合作社辣椒种植品种单一,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短,缺乏市场竞争力。”方玉花说,这几年,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在新优品种引进、标准化种植、绿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合作社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指导,合作社辣椒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辣椒销售渠道畅通了,村民收入提高了,大家的干劲儿也更足了。一篮又一篮的辣椒,从采摘、入袋、打包到装运、出售,在丰收的季节里,村民的心里乐开了花。

    甘肃省张掖市培黎职业学院玻璃温室育苗区的芫荽悄悄发芽了。得益于现代化智能温室管理系统,在室外气温-18℃的条件下,温室里却温暖如春。该温室投入运行以来,学校现代农业学院将“无土育苗、营养液配制、植物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实验实训相结合,在实践中带领学生和当地农民学习专业知识。

    近年来,张掖市以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形成“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职业教育专业体系与全市产业发展需求更加匹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和人才支撑。同时,该市结合乡村发展的多种新业态、农牧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村实用技术等,免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年均培训2.5万人次,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就像这丰收的火红辣椒和长势喜人的芫荽苗一样,张掖市职业教育正在蓬勃发展。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将“非遗”引进课堂,传承创新,让“非遗”软实力变成乡村硬招牌;临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采取“流动课堂”“农家课堂”等形式,大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服务,努力使培训对象普遍掌握一项实用技能、找到一个务工岗位、拥有一份较为稳定的收入;肃南县职教中心让学生、农户走进实训基地学习民族编织技艺的同时,组织教师辅导农户通过直播传播民族文化,提高经济收入。

    “职业教育一定要搭好舞台、储好资源,紧跟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步伐,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张掖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殷大斌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