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报道,针对科普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科普服务供给链条不畅、青少年科普教育协同不够等问题,湖南省教育厅等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双减” 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双走进”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力打通校内校外科普教育双向贯通的堵点,推动科技工作者和公益科普资源走进中小学校,推动中小学生走进校外科普场所及科创空间,引起社会关注。
实际上,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对科学素养的提升和科普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认知也越来越高。科普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科普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科普教育要贯穿全民教育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 2035年)》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一节中,也特别提出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的要求。
现实中,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例如,科普教育活动周(月)、科技小发明、电子竞技赛事活动、组建科技兴趣小组、走进科技馆、参观科技园等多种多样的科普教育,已走进很多的中小学校园和课堂。然而,科普教育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比如,科普教育课程比例较低、科普教材内容滞后、科普教育师资短缺、科普教育活动质量不高、科普场馆不足、偏远地区科普教育条件有限等问题,这些都明显制约着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开展。
破解上述瓶颈,需要行之有效的长远规划和现实举措。在这方面,湖南省为当前中小学开展科普教育提出了创新性路径,开启了创新科普教育新模式。《意见》提出,支持学校开展科普主题阅读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需求在大中小学校建设主题式的科普设施或科普场馆,与周边学校、薄弱学校共用共享。此外,着力打通校内校外科普教育双向贯通的堵点,推动科技工作者和公益科普资源走进中小学校,推动中小学生走进校外科普场所及科创空间,为“双减”赋能。
促进中小学校园和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开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积极推进科普教育相关人才的培养和科普教育师资培训,破解科普教育师资短缺的难题。二是增加政策支持,发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媒体和影视机构的优势,努力开发适合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宣传片、沉浸式体验技术和环境;开发具有先进技术的科普教育流动车和远程科普教育,破解偏远地区科普教育落后和缺失的问题。三是发挥高校科普资源优势,将高校师生积极参与中小学科普教育纳入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教学实践环节。四是积极推进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创建科普教育良好环境。五是推动全域科普教育工作,实现科普资源共享。积极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夏令营”“科技周”“科普日”“校园行”等主题活动,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认知。
(作者系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