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事关“立德树人”,是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打底色、正坐标的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融合育人价值。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造性地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必须思考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等方面应发挥的作用,与时俱进地将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生活、现代科技因素、创新创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这既是加强劳动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推进劳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突破,又是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长远布局,更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必然要求。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三个方面明确了劳动教育“创造性”的含义。笔者认为,学校实施创造性劳动教育,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体认“劳动就是创造”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上下功夫
创造性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劳动育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新形态,科学的劳动教育应该与学科知识的应用深度融合。一方面,要突出“两创”劳动观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科学意蕴,深刻领会劳动是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力量源泉;另一方面,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等理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让学生充分理解创造性劳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深刻领会创新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
二是在践行“劳动中研究”的新时代劳动实践活动上下功夫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劳动精神,还要在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开展研究、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变单一的体力劳动为具有思维含量的创造性劳动,提升创新精神。比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开心农场”等种植劳动实践,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书籍阅读、思维导图制作探究自己种植的果蔬等农作物的发展史,了解作物种植、生长、成熟、收获的全过程。比如没有正确施肥会导致果蔬产生枯叶烂根甚至减产,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专业人员采访,学会基肥、种肥、追肥等施肥方式。“开心农场”建设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测量的数据,画出示意图,请教数学教师,计算班级种植面积有多大,长宽比例怎样比较合理;请教农业专家,什么季节种植什么、不同的果蔬怎么浇水、怎样防治病虫害等。为保证“开心农场”经济实用,学生们还要一边研究管理,一边核算成本。
三是在探索“劳动中创造”的新时代劳动课程上下功夫
有关调研显示,中小学生在花草树木种植、烹饪、手工制作等简单劳动中参与度高,而略显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创造性劳动教育课程偏少,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设计、发明创造、科技实践、工艺制作”等内容,仍未完全纳入劳动教育课程的范畴。创造性劳动教育课程必须围绕目标定位,把先进的劳动形态、劳动意识、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融入劳动教育,注重在真实社会情境和实践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劳动能力,体现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和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设计基于现实问题解决或现实任务实施的跨学科主题课程,以实验研究、探索创新为主的项目式探究课程,以及基于学生未来职业体验的社会综合实践课程,构建起知识、思维、能力、素养“四位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造意识等,使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得到提高。
四是在反思“劳动中成长”的新时代“五育”融合上下功夫
实现“五育”融合的关键在“融”,目标在“合”。融,就是要在课程中“融汇”、在教学中“融入”;合,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内容整合,在评价考核中进行目标统合,在人才培养中坚持知行合一。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健康的身体给予劳动支撑,劳动又进一步锻炼着体魄、丰富着精神世界、感知并创造着美。新时代创造性劳动,表现为劳动中具有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在劳动过程中发现并运用智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创新性的劳动成果。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家校社的融合协同;更加关注“教劳结合”“体脑结合”;更加关注学科交叉、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学校要以“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立意终身发展,创造幸福生活”为愿景,推进创造性劳动实施。
(作者系浙江省北京师范大学余姚实验学校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