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高校新风
2023年02月23日 星期四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推进物流专业长学制课改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聂华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学院副院长 吴庆念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物流企业实践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始创于1978年,系统构建了以服务物流与供应链集成服务产业生态为鲜明特色的全价值化、全体系化教育服务模式。学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学院拥有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两支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承担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为契机,联合政行企校,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领域设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生态体系,研制一体化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实施中高职五年长学制培养,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领域的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提供了富有特色的解决方案。“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立项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2022VPZGZ025),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依托产业学院,构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新生态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与中国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龙头企业物产中大集团紧密合作,立足物流与供应链产业研究,是国内产业学院理论的实践启航地。

    一是依托产业学院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新生态。学院在2001年提出专业群建设理念,2004年组建现代物流专业群。为突破物流专业群建设机制障碍,于2007年提出产业学院理论并成立全国首家产业学院,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以提供企业战略性培训为切入点共建嵌入式产业学院——浙江物产中大管理学院,创新生态化专业群建设机制;2019年与物产中大、德勤华永成立独立法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物产中大国际学院,优化专业群治理机制和生态系统,解决了中高职一体化改革中产教融合合而不深、合而不强的问题。2021年,学院与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共建面向智慧物流产业的浙经院菜鸟物流示范产业学院,与杭州热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浙经院热联供应链产业学院。2022年,学院与浙江省物流协会共建浙江省物流产业学院(研究院),并牵头成立了浙江省物流产教融合联盟。依托产业学院的物流人才供应链核心平台作用及其赋能体系,学院构建了一个面向物流与供应链集成服务产业、从教育培训到创新创业再到高质量就业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生态圈,实现了培养高质量中高职一体化人才的目标。

    二是立足物流产业研究适应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新需求。根据对物流产业的调研,物流企业目前急需大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既懂物流又懂服务、具有供应链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物流人才新需求,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立足物流产业研究,与杭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等中职院校联办“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班,为中职物流类专业毕业生开辟了职业技术技能和学历的提升通道,每年向物流企业输送200多名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

    坚持德技并修和终身教育理念,优化长学制培养新模式

    中高职一体化的五年制、六年制等长学制模式早已存在,并且还在不停地探索和改进,中职、高职院校独立培养人才效果较好,特别是浙江省的中高职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各类排名、评比中的名次都靠前,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一是坚持德技并修和终身教育理念,解决痛点问题。学院对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开展了调研,发现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改革的实践过程存在一些痛点,主要体现为:因缺乏合理完善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衔接机制与贯通的课程标准体系,联合培养能力较弱;全省中高职物流类专业院校地区分布不均衡,在现有衔接模式下中高职“各自为政”,中职教育“基础教育”功能不突出,中高职物流管理部分专业理论课、实习实训项目重复度较高,无法较好体现和发挥五年制或六年制的长学制职业教育培养优势。为了解决这些痛点问题,学院坚持彰显中职教育基础地位作用,改革中职学校“直接就业”导向的课程方案,引导中职学校的课程目标转向学生文化素养、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提升,关注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和职业兴趣,德技并修,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二是一体化设计,优化长学制培养新模式。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实践中打破分段培养模式,根据五年制或六年制的长学制培养周期来统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等采用中高职一体化设计方式,化解原有中高职衔接模式下中高职“各自为政”的矛盾,逐步推动中高职从独立走向合作再走向融合,充分强化长学制培养的优势。近三年,学院物流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9.3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称职”以上的比例达97%。

    基于专业需求调研,制定物流类岗位职业能力新标准

    为研制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学院牵头对浙江省112家物流行业头部企业和45所开设物流专业的中高职院校进行了专业需求调研,并依据调研结论开展职业能力分析。

    一是开展典型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PGSD分析。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团队在充分及准确调研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一体”的供应链新生态领域后,清晰地进行职业面向、岗位群定位。首先,依据物流项目管理与运营的基本逻辑进行岗位分类,具体分为管理类的物流营销、规划、运营、数据与绩效,供应链服务及技术类的售前、技术开发、运维等岗位群,并详细分析各类岗位的典型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其次,物流管理专业团队选用学者王春燕提出的PGSD能力分析法,多次邀请国省两级行业协会、头部企业和院校的专家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最后,确定了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六大岗位群、74个工作项目、173项工作任务、480个职业能力点及相应的学习水平和34个职业素养点。

    二是形成具有浙江省域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职业能力标准。在形成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职业能力标准的过程中,专业团队重点挖掘了浙江省域的三大特色——供应链集成化特色、跨境物流特色和港口物流特色,为服务地方经济指明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向。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改团队核心成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与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区域物流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五年长学制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立足职业工作过程,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新体系

    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时,学院立足物流数字化运营和供应链集成化服务背景下新业态、新模式的工作流程,分析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创新,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并研制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

    一是构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依据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职业能力标准,确定了14门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其中中职8门、高职6门。新课程体系具有“模块化、分层级、兼容性”的特点,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纵向实现课程结构的贯通,实现两两层次间课序连续、内容衔接,有效解决了层次不清、课程不统一的问题。每个课程模块都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每个层次课程内容难度均与企业岗位管理层级能力相对应,既考虑层次性,又确保本层次独立性和完整性,有效解决课程内容交叉和重复的问题。模块化课程兼容物流服务师、供应链管理师等“1+X”职业技能证书和技能竞赛,兼容学分银行能力单元,满足学分转换要求,实现横向融通。

    二是研制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新标准和核心课程新标准。依据物流管理专业与行业企业、课程与职业能力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实训基地与工作岗位、师资与行业企业“五个对接”,坚持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知行合一、德技并重的理念,基于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教学现状调研报告和职业能力分析报告等材料,学院组织专家确定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和中高职一体化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中高职一体化核心课程体系框架下,依据“工作流程+关键能力”的原则研制了“智慧物流基础”“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等14门核心课程标准,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与中高职一体化教学任务对接、职业能力与学习水平对接,难度从简单到复杂,任务从单一到综合,重构层级化专业核心课程,匹配能力螺旋上升、素质积累完善的初、中、高三级进阶式职业人才成长路径。在新体系新标准的引领下,学院建设物流管理专业首批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物流管理专业群入选全国“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3门课程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学院高质量推进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加快培养大批物流管理领域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我国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流通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强国内外大循环动力和活力等新要求紧密结合,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构建物流产业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聂华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学院副院长 吴庆念)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3-02/23/08/ZGJYB2023022308_b.jpg 08 中国教育报 9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