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改风采
2023年02月20日 星期一
雅韵飘香润童心 文化传承向未来
——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雅韵教育”探索
杜秋红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中小学应该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呢?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用大力发展“雅韵教育”很好地回答了时代考问。

    魅力长江口,锦绣金太仓。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就坐落于江南鱼米之乡“太仓”。为了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学校提出了“实施雅韵教育,创建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构想。六年多来,学校秉承“博爱博学,成人成己”的校训,在“立根树人,长养雅韵”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积极开展“雅韵教育”探索实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具有太仓地方特色的娄东文化来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培育“品德尚雅、学思博雅、身心健雅、气质优雅、能力慧雅”的学子。如今,学校“雅韵教育”探索已初见成效,成为当地知名的特色教育品牌。

    党建引航

    建设“雅韵校园”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党支部积极发挥红色堡垒、红烛先锋作用,以支部带党员,以党员带全员,开展雅韵文化建设。

    思想引导,打造“尚雅校风”。建设先锋“微课堂”,组织党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领航“微家园”,举行党员教师故事分享、最美教师宣讲、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事迹宣传等,弘扬尚雅校风;建好红色“微阵地”,设立先锋书架,建设党建长廊、勤廉文化角等,宣传新思想,传播正能量。

    先锋引路,锻造“儒雅教师”。积极开展“牵手引领——党员责任区”“向我看齐——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在学校管理、教学研讨、课程开发、班级管理、课题研究、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一起成长。

    行动引力,培育“文雅学子”。坚持把党支部建在教学一线,组织党员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沐智行动、“品格提升”养德行动、“红色在线”空中课堂授课行动、“智慧校园建设”智惠行动等融合育德行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好习惯”教育,让学生从小种下中华文化的根,在传统美德的熏染下,积极争做智识开明、诗礼彬彬的雅韵学子。

    特色助力,打造“雅韵品牌”。党支部以雅韵特色为载体,用楹联、书画等方式宣传党的理论,组织党员教师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写对联、写勤廉书法、作楹联讲座等志愿服务传播雅韵文化,为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队伍建设

    培养“雅韵教师”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的职能转向对教育原点的探寻,更加关注生命生长,努力培养一批气质上温文尔雅、教学中循循善诱的雅韵教师,是推动学校“雅韵教育”落地,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

    整体构建培养“雅韵教师”的“PTP”模式。第一个P是people,以全体教师为培养对象,构建“营养餐”工程、“聚内涵”工程、“锻师能”工程三大学习社群,开展靶向培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T是TOP10,学校遴选了十位左右学科骨干,与市级学科带头人或特级教师签订三年培养规划,以“博雅星工厂”项目推进塔尖人物培养;第二个P指person,建立教师发展手账,私人定制教师成长曲线,通过实施“推”“承”“出”“新”四大行动方式,促进教师发展,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分类施策促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一是搭建“三大平台”,通过“明日之星”“星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教学展示平台,让教师在相互砥砺中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通过墨香沙龙、七品书香、雅韵讲坛、论文发布等研究展示平台,让教师在相互交流中提升学术水平;通过艺术鉴赏、教师节等文化展示平台,让教师展示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艺术才能,促进教师教育生活品质的提升。二是建立“三大机制”,通过师德考核机制、多元评价机制、学术研究奖励机制,在校内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引导教师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根植传统

    开发“雅韵课程”

    课程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都能弘扬传统美德,涵养儒雅形象,汲取传统智慧,传承传统技艺,学思博雅、言行文雅、气质优雅,学校开发了独具特色的雅韵传统文化课程。

    建构课程模型,丰富课程内容。学校秉持“经典致雅,人文赋韵”的课程理念,开发了博雅、文雅、优雅三大类课程。每类课程又包括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三部分。比如,博雅课程中,基础课程就是语文,随后学校又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了“经典诵读”“唐调吟诵”“娄水联馨”“谜语猜制”等一系列拓展课程。

    建设课程场馆,保障课程实施。根据学校雅韵课程开展的需要,学校建有“三馆三室”“两廊两厅”“一园一家”等特色教学场馆。“三馆”即楹联馆、红蕉书馆、江南丝竹馆,“三室”为书法室、美术室、手工室,“两廊”即楹联长廊和节气长廊,“两厅”即墨香大厅和楹联展厅,“一家”即娄水农家,“一园”即雅韵乐园。特色教学场馆的建设,为“雅韵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硬件保障。

    搭建四大平台,促进课程开发。一是搭建“雅韵花开”社团活动平台。开设了楹联、吟诵、武术、江南丝竹、乐高等60多个社团,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个性。二是搭建“第51号教室”实践体验平台。通过“踏遍娄东山水”各类实践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三是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开发国际理解课程,建设“云课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四是搭建课程展示平台。通过组织开展雅韵文化节活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素养,展示学习成果。

    科研引领

    构建“雅韵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为进一步发展“雅韵教育”特色,学校以两个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引领,积极开展课堂改革,构建了“自然慧雅、灵动扎实”的“雅韵课堂”。

    实施分层教学。学校依托“学习资源支持型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学习资源库。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开展分层学习,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开展分层导学,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适切的教育。

    探索智慧教学。学校积极开展“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变革教与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充分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智慧碰撞,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富有活力。

    此外,为了不断提升“雅韵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扎实开展教科研组建设,通过前沿理论导学、课堂实践观察、督导评估转变等手段,不断推进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转型。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强调真实性,将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单元整体教学等方法,作为提升课堂教学的路径。通过课堂让课程、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更多联结,逐步凝练出“创设情境,引发兴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质疑解疑—回归落实,转化提升—自主反馈,构建体系”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轻负高效地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立根树人

    打造“雅韵德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培养品德尚雅的娄江娃,学校以雅韵学堂为抓手,以雅韵教育理念为引领,打造了“立根树人,崇德正心”的“雅韵德育”。

    开展“五雅”德育行动。以“亲书卷,启诗性,明礼乐”为学生文化追求,通过思政课程一体化建构、少先队阵地建设,序列化建构丰富的德育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立雅志”(家国情怀)、“学雅习”(良好习惯)、“扬雅风”(传统美德)、“正雅心”(健全人格)、“践雅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加强“五雅”学生评价。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五个方面,构建“五雅”学生培养评价体系,从尚雅(品德修养)、博雅(学业水平)、健雅(身心健康)、优雅(艺术素养)、慧雅(劳动实践)五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逐步形成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的诗意少年形象。在实际操作中,由班主任借助APP中的评价功能,随时随地记录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通过电子班牌进行展示,然后利用大数据进行汇总评价,并及时根据评价结果表彰先进。此外,学校还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为每名学生建立了电子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其成长轨迹,切实增强了评价效果。

    形成“卓雅教育”协同机制,学校构建了家校政社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建构雅韵父母成长营课程,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另一方面,让各行各业有特长的家长成为学科领域之外的知识提供者,拓宽学生视野。打开学校“围墙”,与社区、企事业单位、教育联盟、社工组织等构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学校治理机制,有效形成育人合力,推动了“雅韵德育”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经过六年多的积极探索,“雅韵教育”已渐成体系,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楹联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武术优秀教改单位、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特色项目等一系列荣誉。未来,学校将继续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未来人才培养的组合拳,在融入上海、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积极参加江浙沪未来学校探究项目实验,在航空航天课程、人工智能实验、国际媒介素养开发等方面发力,为拔尖人才的早期培养奠基,进一步擦亮“雅韵教育”品牌,为太仓教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杜秋红)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