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学前周刊
2023年02月19日 星期日
如何强化托育服务人才支撑
——三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观察(下)
本报记者 田玉 赵彩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幼有所育上持续用力,并将其作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之一。

    幼有所育,离不开优质人才。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托育服务行业存在专业人才短缺、从业标准不一、社会难以认可等现实问题。那么,托育服务行业应该如何强化人才支撑?

    知行结合,培养专业人才

    2021年,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到2025年,托位数要达到600万个,大概有百万级的抚育师需求。如此庞大的人才缺口,谁来填补?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面对人才短缺问题,2021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39号建议的答复》指出,协调教育部等7部门加快建立健全育幼等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明确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托育服务相关专业。

    扩大培养规模,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记者对某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2021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有62.56%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从事教育相关工作,但其中从事托育服务的仅有8.66%。一边是需求庞大,一边是人才流失,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引导更多专业人才填补托育服务缺口?多所高校正进行着改革。

    2019年,琼台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申报三年制专科早期教育专业,这在海南省是首个,也是唯一。2020年9月,早期教育专业开始招生,每年计划招生50人。再过几个月,第一批学生即将毕业,林霜就是其中之一。

    “入学以来,我经过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锻炼,还在学院的组织下到多所机构进行了见习,希望将来可以继续从事相关行业,为家乡托育事业发展作贡献!”面对就业选择,林霜坚定地说。

    学生的坚定选择,源于学校的悉心教育。“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采用教、学、做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多维发展的过程性评价。”琼台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早期教育专业主任顾丽梅介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实践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坚定从事托育服务的职业信念。

    在琼台师范学院,包括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实训室、VR虚拟体验中心、亲子早教仿真娃娃实训室等在内的九大类131间实训室满足了学生专业学习与校内实践的需要。学院还合作共建有两所附属幼儿园和一所早教机构,并与多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和早期教育机构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创业基地30余个,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类似地,长沙师范学院也进行着积极探索。“根据托育培训需要,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训实验室进行改造或新建,计划投入资金700余万元。”该校学前教育学院早期教育专业方向负责人龙明慧介绍,2022年11月,“湖南省托育机构负责人和保育人员培训基地”在长沙师范学院挂牌成立,对于加强托育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供需契合,实施规范管理

    育婴师证、保教员证、教师资格证……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托育行业的资格认定尚不明确,从业人员所持证件难以统一。如何让人才的供给和市场的需求更加契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湖南省托育机构负责人与保育员培训基地首席专家张晓辉认为,目前托育行业存在从业人员专业标准尚未出台、准入机制不完善、提升渠道不畅通等问题。

    “建议从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建设出发,将托育机构师资纳入其中;从托育机构规范管理入手,严格准入资质,完善审核制度;从学历提升和专业成长考虑,拓宽专业人员发展路径。”张晓辉说。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原一级巡视员黄玲也曾建议,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体系,完善婴幼儿照护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标准与行为规范,逐步推行持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证“双证”上岗。

    有标准才有方向。据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监察专员杜希学介绍,2019年以来,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印发了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管理规范、登记和备案办法、保育指导大纲、婴幼儿伤害预防指南、营养喂养指南、消防安全指南、托育机构负责人和保育人员培训大纲等,修订了保育师等托育相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积极支持和指导地方做好行业服务管理工作。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在医药卫生大类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中,中等职业教育新增“婴幼儿托育”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更名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新增“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此举使专业设置更加规范,专业贯通与衔接初步形成。

    在国家有序完善标准规范体系的同时,一些省份也作出了有益尝试。以福建省为例,2021年4月,福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我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通知》,其中,备案育婴员、保育师职业的有47所院校(技工院校)、6家社会培训评价机构,可对本校学生或社会人员开展育婴员、保育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此外,福建省组织专家开发“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并于2018年纳入福建省首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目录;将托育人才纳入急需紧缺人员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补贴对象、补贴机制、补贴标准,加强托育人员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不断提升从业人员能力和水平。

    多方联合,回应社会期待

    “不是所有人都看好托育行业,也不是所有家长都能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一家托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坦言,当今社会对托育服务仍存在一定偏见,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单一主体的力量十分有限。

    完善托育服务需要多主体参与、多渠道发力,让托育人才得到社会认可。对此,多地进行着实践探索。例如,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构建托育服务管理长效机制。2018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按照“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托育服务工作管理的体制机制,促进托幼一体化发展。

    又如,2022年12月,长沙市人民政府印发《长沙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提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发挥好家庭在居家养老育幼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我家宝宝1岁3个月,最近我也在考虑把孩子送到托班,正在对几家备选机构的师资进行比较。”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年教师郭芙蓉有着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在她看来,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的照护服务是让家长放心的关键。

    近年来,郭芙蓉所在的学前教育学院一分院多次深入社区一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手把手帮助家长提高婴幼儿照护能力,持续增强社会认可度。该校还引聘了融医护和教师资质的双师素质教师,采用临床询诊式理实一体教学,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强化托育服务人才支撑,目的就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与期待。“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发展的政策体系,并将“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或许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甚至在单位楼下的某一间小屋子里就可以开展托育服务。老百姓对托育服务最基本的要求是放心、便捷,而人是决定服务质量的关键。希望托育服务行业涌现更多优质人才,更好地回应社会期待。”琼台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庄小满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