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改风采
2023年01月16日 星期一
构建“双力提升”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
——成都理工大学助力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
王昕 李璞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始终坚持“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责任担当、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探索构建以“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提升”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针对大学生生涯自主意识缺乏、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就业竞争力薄弱等问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

    以“双力提升”为目标,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成都理工大学从校级精品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省级示范课程“创新创业与现代企业运营”入手,重点推进“职业发展”“就业指导”“网络创业与创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基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课前自主学习,引入新知;课中提升体验,触发认知结构和能力改变;课后跟踪辅导,推动认知结构重组与改造,固化能力。二是推行基于MOOC/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录制微课视频500余分钟,职业素质培养系列线上线下课程年均授课达1.4万人次。三是不断推动教材建设,先后出版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生职业设计与职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系列教材,采用主教材和实操手册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体验的问题,尝试在教材中使用新媒体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四是构建起“自主学习与期末考试为底层,课堂参与平时表现为中层,报告撰写与方案质量为顶层”的立体式考核评价体系,以保障教学效果。以“职业发展”课程为例,近三年学生评教平均成绩98.42分。

    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整合校企师资资源,强化师资能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保证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质量的关键。十余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培养了一支既具有职业发展理论教研能力,又具有生涯规划师和职业指导专业资质的职业素质培养核心教师团队,团队成员21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1人获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双百”导师团专家,获省级教学竞赛指导奖2项,约85%的教师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和生涯规划师专业认证。

    在核心教师团队基础上,持续整合校内外师资资源,搭建起两支职业素质培养队伍:一是以课程教学和生涯辅导为主要职责的课程教学团队,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各二级学院优秀辅导员和学生工作管理岗位教师。二是以职业咨询和创业就业指导为主要职责的实践指导团队,主要包括政府部门负责人、优秀创业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研活动、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等方式进行常态化培养,并在日常教学和活动组织中加强实践锻炼,强化师德师风,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实践指导团队通过定期会议、阶段考核、互访交流、项目孵化等方式加强管理与互动。

    以“三大驱动”为手段,构建配套活动平台,聚焦能力培养

    通过年均覆盖学生2万人次以上的体验式、浸润式、建构式实操、实训和实践活动,将系列课程延展成全程化全方位的培养体系。三大驱动咬合推进,逐步达成大学生职业素质“双力提升”培养目标。

    第一,实操驱动,激发生涯自主意识。通过课程实操、“生涯体验周”和“职业规划大赛”等实操平台,帮助学生熟练使用职业测评、人物访谈、职业决策等工具方法,提升学生生涯发展自主意识。第二,实训驱动,提升就业创业竞争力。通过职业能力训练营实训平台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境况,提升职场适应能力;通过各级各类创业挑战赛和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第三,实践驱动,达成职业发展定向。通过“就业创业服务月”“周双选、月双选”等实践平台的沉浸式就业实践和体验,逐步实现学生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并注意在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校友面对面”“就业创业典型报告会”“优秀大学生报告会”进行榜样教育。

    通过长期的改革与探索,成都理工大学已初步形成贯穿大学育人全程的大学生“双力提升”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推动了学校就业质量的提升。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平均满意度达到99.26%;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超过90%,职业发展满意度超过86%,专业相关度超过70%,毕业生总体职业发展顺畅,就业质量较好。

    (王昕 李璞)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