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3日 星期五
研读有法 传承有道
袁湛江
袁湛江
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创校校长

    在最该读书的那个十年,我赶上了“文革”,基础教育没基础,读书成为一种奢侈,甚至遭到鄙视。或许受家庭影响,热爱读书的基因让我想尽办法如饥似渴地读遍了当时我能找到的所有我能读懂的书。阅读分化了生活的挤压和困扰,也为迷茫找到了思路和答案;阅读或许解决不了生活中的物质问题,但是可以让自己的视野变得开阔,精神变得强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高中毕业之后,我得到了一次民办教师补缺的机会。那是20世纪70年代,从此我便踏上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以书为伴的生命历程。

    作为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我曾经对阅读做过十多年的专题研究,直到把它做成一种语文教学前沿领域可供推广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针对阅读教学效率长期低下的问题,我研究了上百位语文名师的课堂实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发现了打破障碍、激发兴趣、提高阅读效率的基本规律,在语文界首次提出“三点式阅读模式”(捕捉“信息点”,鉴赏“兴趣点”,分析“质疑点”)。经过十年实验改进,“三点式阅读”在省内外的课堂上纷纷亮相,师生耳目一新,效率明显改善,为阅读教学开辟了一条简约高效的新路。

    2017年新课标颁布以后,我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依据“三点式”原理,推出了经典作品阅读推进方案,得到了人大附中、复旦附中等学校的热情支持。于是我组织全国100多位语文名师对经典作品的选择、阅读方法、检测应用等关键环节提炼出一套推进方案。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陆续推出我主编的《相约经典 走进名著》中国现当代卷、古典卷和外国文化卷。首卷出版后,被师生誉为“经典作品推广阅读最好用的版本”,入选中国教育报2020年度教师喜欢的100本书。

    我知道,一位教师仅凭个人力量推动阅读作用是有限的,把阅读推广做成一种机制,进而形成一种文化,那才是一种境界。恰好自己2001年走上校长岗位,为学校的阅读推广创造了条件。经过充分调研,我们确立了“以生为本、文化立校”的理念,明确了“读书—应用—分享”的程序,通过“建立组织、明确责任、落实奖惩”等机制来推进读书活动,形成了“人人参与、定期呈现、终端评价”的闭环系统。果然,师生读书热情得到了激发,读书数量和质量有了跨越式上升,教科研成果批量涌现,教学质量实现突破,凝聚力持续增强,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首批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

    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我们在阅读推广上的实践和探索受到了行业的关注,我先后被聘为宁波市和省政府督学,教育部和国务院的中小学督导,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大教育学院等7所高校的特约培训专家,这为我将阅读推广活动辐射到社会创造了条件。20年来,我陆续走过30个省市,以读书为主题的报告做过200多场。我坚持“观点原创”“因材施教”和“学以致用”,传播先进阅读理念,将科学阅读方法带给更广泛的群体,受到了各地听众的欢迎。

    如今,已到退休年龄的我,与书的故事还在持续。无论是作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授课专家与全国同行交流互动,还是借助新媒体平台影响上百万读者,甚至不惜放弃休息时间为家长提供公益咨询,捐赠图书,都已成为我生活的常态。

    我的阅读主张: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受制于公民读书的数量,更受制于读书的质量。因此,作为阅读推动者,不仅应该激发更多公众的读书热情,而且应该引导公众在阅读中学会选择、优化、整合乃至创造性地迁移与应用。

    影响我的一本书:《鲁迅全集》

    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一个伟大的鲁迅,也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一个不完美但十分可爱可敬的鲁迅。少年时代,它吸引我的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冷峻犀利的语言;青年时代,我读到的是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人到中年,会处处感觉到从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暖意和终极关怀。立德树人,救救孩子!这里有诗和远方,也有人间烟火,更有他对现实的敏锐洞察、清醒思考和深刻批判。作为读者,我在这里完成了从感知到理性、从崇拜权威到追求真理的跨越。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