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乃师者天职。作为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圳市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国家教育发展理念为指导和基础,融合经典的教育理论,关注社会发展现实,顺应国家教育发展趋势,立足区域状况和学生学情等各方面条件,提出“固本创新,丰富纯真”的办学理念,在具体办学实践中致力于“培养丰富而纯真的人”,通过丰富的教育创新手段,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固本创新,丰富纯真”的办学理念
深圳市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创办于2018年,是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0.9万平方米,现有37个教学班。
办学理念是办学思想的核心,关系到办学方向和实践,学校在建校之初就明确了“固本创新,丰富纯真”的办学理念,即坚守本真的(童年、人生、社会)价值,以创新教育促进学生丰富、自由地发展,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和完善的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绽放各自的美丽。为此,学校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挖掘办学内涵,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创新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及教育资源的配置变革,以创新、丰富的教育手段彰显教育活力,真正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1.“丰富”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多年来,发布了数份关于教育的重要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到,教育要为经济发展、科学发展服务。其中建立学习型社会及终身学习的思想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四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指出,教育应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包容性、环境的可持续性三者的协调作为立足点。这些报告都为教育发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
“丰富”的教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手段的丰富性。学校集聚的资源越丰富,学生的发展路径就越多样。二是教育目标的开放性。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就是培养生存和实践的能力,以及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能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也正是学校坚持培养关键能力和坚持“纯真”教育价值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2.“纯真”的教育
“纯真”,即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抓住教育的本真规律,尊重儿童简单纯真的本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三达德”——智、仁、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包含着对“纯真”的赞誉。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之一,就是让人在进入社会后,依然保持对“纯真”价值的坚守,以及应有的品格和文明素养。
3.“丰富”和“纯真”的关系
“纯真”是教育的价值目标,是“丰富”关键能力的价值基础;而“丰富”的关键能力,则是教育的实践目标,体现为拥有应对未来挑战、迎接幸福生活的能力。人的丰富性与纯真性对立统一,简单的“纯真”通过教育完成超越,进而实现“丰富”的“纯真”。
“丰富纯真”的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实现人的幸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明明德”,指通过弘扬光明正大的道德风尚,引导人们的思想,在受教育者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至善”,其实就是德行和幸福的统一。
办学实践与思考
深圳市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以“固本创新”为出发点,目的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实现学生的权利。在教育教学推进过程中,学校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也注重保障学生的个人安全、健康等基本权利。
1.教育创新举措
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坚持保障学生权利,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创新。
(1)午餐午休管理
学校创新开展“午课实验”,把午间分为三个时段:午餐、午休及午课。首先,学生和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在校午餐。其次,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安排午休时段和时长,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积极提供条件,满足学生在校午休的需求。再其次,开设午间课程。午间课程不同于文化课,它趣味十足、具有唤醒作用,气氛活跃的午间课程可以激活思维、唤醒大脑,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午休到下午课程的过渡,引导师生共同进入高效的课堂。
(2)班主任驻班制实验
学校采取陪伴式的教育,将一、二年级班主任的办公卡位设置在教室内部,教师与学生同作息,确保学生及时得到关注和关爱,更好地完成“小幼衔接”的过渡。基于师生同作息的要求,学校教师克服困难,发挥教育奉献精神,一直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坚持不懈地付出。学校依托深圳市罗湖区教改项目重点资助课题“‘小幼衔接’问题研究——关于班主任‘驻班制’实验探索”,开展班主任驻班制实验,最终课题被评为优秀,驻班制效果显著,也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3)构建教育伦理审查制度
依托校长李隼主持的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伦理审查机制研究”,学校构建教育伦理审查制度,开展教育伦理审查实验。任何创新实验都要先进行伦理审查,有效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和健康权利,确保教育创新的合理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4)变革评价方式
学校遵循小学教育基本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感受进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取消了小学一、二年级的期末考试,将评价方式变革为生动有趣的期末“闯关测评”,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一个学期的学习检验和总结,积极营造“玩中学、学中玩”的活泼学习氛围。
(5)探索作业创新实践
学校通过组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大力开展作业创新实践,全面提升作业质量。通过对作业创新的研究,推动各学科形成“一科一式”的特色,探索趣味性、生活性、教育性的作业,提升学生课外学习的效率,实现“减负提效”。同时,通过作业创新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6)建立行政督班制度,强化一线督查督导
建校之初,学校就建立了行政督班制度,由校领导和全体中层行政人员组成的督班行政团队负责班级包干,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督班行政人员,督班行政人员不直接参与和干预班级的日常管理,而是参与过程监督和教育引导,起到沟通桥梁和督查督导作用。
2.课程构建
学校独特的教育创新举措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而课程构建更是关乎学生发展的重中之重。结合当前教育情境,学校以课程为抓手,倡导教育活动课程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1)建构以“水文化”为核心的“清水”课程体系
学校地处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片区,秉承着尊重地域文化的理念,课程体系以“清水”命名。“清”即“纯真”;水无定形,即“丰富”。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充分地诠释了学校的课程图谱:“问”——基于问题展开,“渠”——创新流动顺畅的通道,“清”——明晰清晰的思路,“许”——纯真而有期许的成长,“源”——固本清源,充分考虑源头动力,“活”——丰富有活力,然后才能“水到渠成”。
“清水”课程体系闭环模型囊括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拓展课程、校本课程等多层体系。固本是创新的基础,学校通过创新实践输出丰富的课程,创新成果又内化为新的基础。
(2)“五育并举”,以“体育+”“科创+”为抓手,打造特色学校
学校扎实推进教育活动课程化,通过开发德育课程、体育课程、科创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家校社合育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结合办学理念,学校制定德育发展规划,通过党建统领德育,全面落实一体化大德育工作格局。学校每周一开展一次以学生为主体的升旗礼课程,在学校把关选题、教师辅导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不追求形式上的尽善尽美,而是力求达到“人人都当小老师,人人都要受教育”的实效。作为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校长李隼延聘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的教授,组建学校德育发展规划设计论证工作组,指导学校德育发展规划、学校德育活动及党建团队等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育人水平。
以“小学会爬树,初中能攀岩”为目标,学校开设“徒手爬树”课程,在小学阶段全面实施,带领小学生亲近绿色自然、回归童年本真。初中学生可由专业攀岩运动员指导学习攀岩,在校内的专业攀岩赛道上训练,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着力培养协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引进全国柔道冠军王维丽,创编了柔道操,增强学生体质,推广柔道礼仪,培养关键能力。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学校安装了“童趣滑梯”,还在教育活动课程化思想的指导下,计划开发设计“童趣滑梯”课程,不断拓展学生活动空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带来乐趣。“童趣滑梯”不仅是教学、娱乐设施,在关键时刻还可以作为学生的逃生通道。
科创教育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工具性的应用,而应作为重要的教育要素和理念参与多学科统一发展,充分培育学生的科技创新核心素养,为国家未来创新带来希望。学校不仅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在内地的首所虚拟现实教学挂牌先导学校,开发虚拟现实教学工具,推进现代科学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还拥有一间100平方米的创客实践室,配备一支经验活力兼具的创客教师团队,致力于开发科创特色课程。一方面,在问题式驱动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理念指导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另一方面,以融合教学为理念引导,将科技教育渗透所有学科,大力开发统整课程,同时结合学校周边情况,如清水河一路的扩建项目、学校特色农林园的建设项目等,将人工智能课程与现实生活融合。
建校之初,学校就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学校通过甘霖学堂、升旗礼课程等方式,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月活动,成立发展性的学生心理社团和小组,鼓励学生互帮互助,通过小组活动积极掌握学生动态。同时,指导心理委员积极开展班级心理宣传和心理工作,协助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开展学生小组团体活动,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学习思维、自我意识等能力。通过社团小组的心理学生小课题研究、校园心理漫画展、校园心理广播、校园心理微课、微信公众号推文等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学校正大力开展家、校、社合育:开设“清水之约·家庭教育讲堂”“家长开讲啦之劳动课”等劳动教育活动,发动家长积极参与,达到了良好的家校共育效果。通过社会实践,利用好各方资源,为教育教学活动搭建了崭新平台。
(3)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方式
学校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方式,基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课堂转型,做到“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以教师的问题为指引”,优化配置课堂教学资源,突破重点内容,鼓励教师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课堂实效。在这一教学方式的引领下,师生积极关注现实生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充分应用和指导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做中学”。在PBL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提交社区献策报告、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和个人面试,成功通过竞选,在罗湖区四至十二年级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罗湖区首届“儿童议事会”议员。
(4)开展课后服务
作为深圳市课后服务示范校,学校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了课程化、体系化、制度化的课后服务工作,包括兴趣社团、体育习练、劳动习练、作业习练及甘霖学堂,课程内容丰富,“五育并举”,为学生提供了安全有序、健康向上、公益普惠、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提高作业质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及家长的教育焦虑,深受学生、家长欢迎。深圳都市频道《第一现场》等两档栏目来到学校进行了网络直播与连线采访,在线观看人数高达5万,社会反响热烈。2022年,学校被评为深圳市罗湖区课后服务示范学校。
3.教师队伍建设
(1)优中选优,精益求精
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培育离不开丰富而独特的优质课程设置,优质的课程离不开精益求精的教师队伍。学校的教师团队目前有6名“双一流”大学的博士,近80%的教师是硕士,基本为“双一流”大学或海外名校的优秀毕业生。
(2)“有耻且格”,强调综合
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学校致力于建设“有耻且格”的教师队伍,在招聘教师时,不仅严格考查专业基础,更重视师德师风、品格仪态等综合素质,充分考虑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潜移默化。
(3)“执中善权”,原则与灵活兼顾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执中善权”的能力。“中”即“旗杆之正,中的之矢”,“执中”就是坚持原则,“善权”就是善于权衡。“执中善权”就是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是有关“固本”和“创新”、“丰富”和“纯真”这两对范畴关系的行动机制原则。学校办学不仅非常强调教育目标,而且在校训中也明确地宣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标所应遵循的途径和方法。
(4)激发动力,培优进取
学校强调“有耻且格”的教师队伍建设,希望用宽松开明的管理氛围充分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尊重教师的职业精神和教育自由空间,实现自律管理,让教师以内在动力推动自身进步。
对标“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学校帮助教师队伍迅速成长。新学校要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就需要实现“弯道超车”,即使发展时间不够充足,教师队伍也要用不断更新的行动跟上日益进步的教育理念,磨炼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充分实现能效性。
建校4年来,学校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办学方向,致力于办一所家长满意、学生热爱、教师有幸福感的区域性教改实验示范学校。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学校整体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深受家长与学生的喜爱,并获得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与高度评价,实现了办学成果从无到有、办学水平快速提升、办学成绩斐然的跨越式发展,基本达成办学愿景的初衷和阶段性目标。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资源节约型绿色校园、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学校、国家攀岩特色学校、国家柔道特色学校、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广东省校园航空飞行营地、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第七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体育特色学校、深圳教育创新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的标语自建校以来就一直悬挂在教学楼的醒目位置:“固本创新丰富纯真培养关键能力,执中善权自由开放追求全面发展。”学校未来将继续精益求精,“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助力学生实现理想!
(李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