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一所“一校三区”的集团化学校,师生总数逾万人。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生长融创·以劳育人”新劳动教育为生长点,秉持“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的办学理念,不断优化“个个爱劳动,人人都出彩”的成长氛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新生态。2019年,学校入选“中国长三角新劳动教育20校联盟”,“‘生长融创·以劳育人’新劳动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立项2022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
本学期,随着劳动课程的独立设置,劳动教育成为“新常态”。学校因地制宜,巧用“四个一点”,将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开辟劳动教育新天地,擘画学生成长新乐园。
“近一点”:回归教育本真
“近一点”,是为了更清醒地出发、更精准地落实、更温暖地推动,实现更全面的成长、更美好的抵达。
贴近纲要课标。学校教师通过个体学习、集体交流、感悟分享等多种形式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而达成共识,进一步明晰了劳动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成什么,怎么教、怎么评、怎么保”。
贴近地域文化。阜宁牛歌节、阜宁大糕等非遗文化,金沙湖、桃花源、七彩阜宁国家农业公园等众多有特色的景点,乡野研学、农事体验、民宿康养等多样的旅游业态,都是劳动教育的“地方课本”。
贴近学生生活。在课堂里、路队上、实践场的日常劳动中,学生常常唱起自主编创的《八品劳动谣》《劳动精神歌》,以及自己所在年级段的《劳动任务清单歌》:“和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稷棉下功夫。”乐在其中。
“小一点”:遵循成长规律
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学校立足实际,循序渐进,用劳动“小课程”奠基成长“大教育”。
目标“小一点”。学校确立了“起动—知动(低年级)、百动—会动(低中年级)、自动—联动(中年级)、恒动—善动(中高年级)、乐动—创动(高年级)”“十动”劳动教育课程梯度目标,为学生量身打造“阶梯式成长通道”。
项目“小一点”。学校编印的《劳动教育指导项目指南》中,分年段设置了“我是清洁小能手”“餐前餐后小帮手”“我是田园小农夫”“我是超市小员工”等许多劳动项目“小套餐”,供学生选择参与。
任务“小一点”。学生在“一院、一块、一方、一盆、一瓶、一盒”等“六个一”种植养殖课程中,体悟到“做中学”“学中做”的趣味。长期开展的“劳动小窍门”“劳动小点子”“劳动小故事”等“八小”评比活动,也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实一点”:提升行动效能
劳动教育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方有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资源“实一点”。劳动课程资源是实施劳动课程的必要条件。学校致力于构建“八+”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包括“农耕+”校园劳动基地、“科技+”编程创客实践基地、“工艺+”劳动体验馆实践基地、“家庭+”学生家务劳动实践基地等。
课程“实一点”。农事一体化课程、烹饪与营养一体化课程、儿童理财一体化课程……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推进,形成了“知行合一”目标一体化、“劳动+X”内容一体化、“实践导向”教学一体化的整体架构。
指导“实一点”。学校邀请和组建社会志愿者辅导团队与家长义工团队,把非遗传承人、老教授、老专家等组织动员起来,指导学生劳动;设立3个新劳动教育工作小组,统筹领导,开展工作。
“亮一点”:激发内生动力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倡导一个“亮”字,让师生劳动的幸福感、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经验提炼“亮”特色。学校重视劳动实施经验的积累提炼,并注重劳动课程范式的建构,比如“六子归合”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八时”劳动课程、“八味”劳动美感追求等,用文化元素图谱的样式呈现出来,汇入校园文化理念,实现“开口说话”“开窗看景”。
增值评价“亮”成长。学校不断探索和完善劳动课程评价,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评价量表,同时注重“分星语,单证章”增值性评价研究,通过劳动素养评价这个“导航系统”,引导师生向善向美。
成果展示“亮”精彩。学校搭建线上线下劳动成果展示发布平台,鼓励师生及时“亮”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每学期举行劳动课程展,一门门级本课程、班本课程、生本课程、家本课程,如一朵朵鲜艳的花,汇聚成劳动课程的园地。
思路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进一步以大观念、大概念、大任务为引领,借助课程这架“梯子”,让学生从“我要做”“我会做”,走向生活中的“坚持做”,真切地感受“劳动创造幸福”。
(张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