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师范学院秉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理念,以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江西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为契机,巩固拓展立体课堂建设成果,通过学校和社会资源联通、教师与学生创新联合、价值与知能成果联享、课内与课外开放联动的“四联”路径,积极培育“流动的思政课”特色,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知、情、意、行相统一,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学校与社会资源联通
拓展思政课教学的广度
依托思政课程,打通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联通的渠道,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化课堂教学、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化教研创新、多元化成绩考核模块,合理配置思政课实践学分。将学校特色鲜明的“五青”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向学院延伸,创设“青马学堂”这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平台,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进校讲学,与青年学生座谈、分享先进事迹,并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负责接送专家、现场主持、颁发聘书、互动交流、宣传报道、成果整理等工作,形成育人集聚效应。2022年12月,国家教育部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专家组认为,学校“以青马学堂为平台的师德情怀浸润系列活动形成特色”。
学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分别获评省级网络精品资源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课程获评江西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流动的思政课”为主题的项目获批江西省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成果结集出版为《红色寻根 铸魂井冈》《红色家书悟初心》《青马学堂——大学生的思政加油站》。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获评2022年江西省高校“红色班级”。
教师与学生创新联合
保持思政课教学的热度
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协同、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成长协同、教育途径与受教育者接受能力协同,促进思政课程与“十大育人”联动,把思政课教学融入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指导,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开展教研,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将学习党的历史与讲述党的故事结合起来,深入基层一线、人民群众,“面对面”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宣传宣讲和志愿服务,以创作文艺作品、采访报道、汇报演出等形式讲好典型故事。
思政课教师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大中小学红色文化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入选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第二届江西普通高校金牌教授、全省高校十大“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江西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全省百名优秀思想政治教师等;2篇论文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
学生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铜奖、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全国优秀奖、江西省高校“红色走读”活动一等奖、江西省高校共青团“微团课”大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1名学生参与全省高校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师生巡讲活动。
价值与知能成果联享
凸显思政课教学的温度
突出思政课的价值性,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课程塑造与实践锻造、专业教学与能力培养、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相结合。聚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政策举措、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企业、工业园区等开展国情社情观察,感应时代发展脉搏;深入乡村开展调研,比较乡村发展变化,熟悉精准扶贫,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优化公共服务,提升乡风文明,形成“没有围墙”的思政课堂。
充分利用红色家书这一优质红色资源和鲜活素材,深入挖掘红色家书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信仰信念信心、情怀情感情义、家庭家教家风等丰富内涵,凸显红色家书的育人功能,以有组织的科研为抓手,组织申报以红色家书为主题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科研项目,创演“诵读红色家书、讲好党的故事”,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奋斗·启航’红色家书展”,创作微视频,并将形式多样的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初步形成红色家书研究宣传、诵读讲演、微课创作、课程融入等方面的特色。
思政课教师引导青年学生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良性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守正创新、敢于担当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生项目入选2022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课内与课外开放联动
加大思政课教学的力度
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利用江西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学生前往革命老区、红色遗址、烈士故居等地开展实践活动,坚持开展井冈山体验教学,让学生体悟红色教育基地背后的党史故事和精神内涵,筑牢信仰之魂、信念之基、信心之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时代性,开设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模块,引导学生投入红色走读、红色励志等社会实践活动。创演红色家书故事,在跨越时空的对话和“润物细无声”的诵读情境中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思政课教师将红色资源、脱贫攻坚、伟大抗疫精神等有机融入实践课程教学,在井冈山、古田会议旧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等红色旧址讲思政课。师生到赣州市寻乌县三标乡调研鹰嘴桃产业,到于都潭头村探寻群众致富路径,了解乡村振兴的奋斗历程;寻访武汉雷神山医院,面对面采访“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张继先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陶久娣,近距离了解抗疫生动实践,实地了解抗疫先锋奋战的艰辛历程。
思政课教师承担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等横向课题,撰写的智库成果得到广泛认可。“流动的思政课”建设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获“学习强国”平台、《江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王金平 敖四江 向绪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