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3日 星期二
积极拓展中小学生博物馆研学教育
刘中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功能,中小学生博物馆研学教育有了丰富实践和长足发展,为培育和提升广大青少年的历史思维、精神素养、文化自信发挥了重要作用。

    博物馆研学要更加注重拓展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从历史来看,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随着时间的演进而不断被强化的。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经过多次修改,2022年最新定义强调,博物馆需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教育基地,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全国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中,博物馆占据总数量的一半以上。之前,北京市教委推出了中小学“四个一工程”,要求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分别参观一次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天安门升旗活动。实践证明,学校与博物馆通过教育资源整合,可以多渠道、多方位地对学生多方面素质进行培养,让学生走进博物馆接受社会、自然、科技、历史知识的全方位熏陶,达到博文广见、卓有通识的目的。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博物馆作为中华灿烂文明的缩影和承载,是充满思想、知识和历史经验的圣殿。河南“文明溯源——历史文化博览之旅”研学路线中,学生们可以在参观研学殷墟遗址的甲骨时追溯文字的起源,在参观研学河南博物院的贾湖骨笛时聆听中华音调的历史回响……这类的博物馆研学教育与课堂教学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可以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地感受“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博物馆研学教育要努力实现从实物教育到精神教育的转变,聚焦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透过一件件实物,从“看见”到“洞见”,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培育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历史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博物馆研学要更加注重贴近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信息,但大多构造的是二维知识空间,譬如讲课本、看视频或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等,而实地考察可以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让学生将实地感受与课堂经验联系起来,使教育效果得到提升。

    博物馆研学教育与学校课程有机衔接至关重要。有的研学课程脱离了或超越了青少年当前的认知水平,会带来一种看不懂、不想看的感觉;有的游戏化、商业味太浓,出现“只娱不学”、走马观花、没有引发学习行为的现象,严重影响制约研学的质效,都是应注意防止的。

    2021年全国博物馆共举办教育活动32.2万场。博物馆和学校需要注意拓展教育活动内容,强化博物馆教育课程开发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互补和有机融合。要做好与学校的沟通,及时掌握学校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充分了解青少年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搞好分龄设计。小学阶段应着重体现趣味性和故事性,让学生了解基本内容和有关背景;初中阶段应着重体现实践性和体验性,让学生理解基本观点;高中阶段应着重体现探索性和研究性,引导学生提出观点和深入思考。特别要保证知识性、科学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避免研学课程呆板和缺乏创新。在课程设计上,需要吸纳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也需要考虑设计学生自主参观环节和情景,以促进深度学习,引发独立思考,增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多听、多看、多思考的习惯,让博物馆研学真正成为青少年想要的课堂。

    博物馆研学要更加注重融入科技和时代元素。我国博物馆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参观博物馆人数最多的国家。预计“十四五”末,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将达到6500家,年举办陈列展览数量达3万个,年观众数量达14亿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落实总书记要求,许多博物馆借助新的科技智能手段,让文物、历史、文化“说话”,使文化遗产内容可视化、历史信息情景化,青少年可以得到更好的沉浸式体验,提高了教育实效。近两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各种云直播、云观展等,把展览、讲座、沙龙等整合在一起,让厚重的历史得以轻松、有趣、活泼的方式打开。

    当前,我国博物馆总量庞大,各地各级的博物馆资源配置却存在着不均衡性。从实际看,发达地区的博物馆教育有了很好的尝试和发展,而其他地区的博物馆教育资源配置还比较匮乏。博物馆研学教育应加快发展融合信息化智能化元素,拓展“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网络”“博物馆+文旅”等路径,让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用新技术新形式新网络语境等多元化手段与观众链接,走进青少年的心中。要大力推动和加强博物馆网络资源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让更多青少年享受到优质博物馆教育,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强大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作者系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硕士)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