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浙江省嵊州市剡溪小学
以劳动教育为引领 擦亮学生人生底色
张小丽 朱彬 江科锋

    浙江省嵊州市剡溪小学积极在全校范围内推动劳动教育,通过课程实践、活动体验、立体评价等途径,创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格局,让爱劳动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通过课程在学生心中播下新时代劳动理念的种子。

    构建“三环七维”劳动教育课程新体系

    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剡溪小学着力构建全面育人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也就是“三环七维”劳动教育课程新体系。

    “三环”指日常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七维”指个人劳动、居家劳动、班级劳动、校园服务,社会公益,工场创造,农场创新。其中,日常性劳动依托班级与家庭两大生活场域,提高学生的劳动合作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服务性劳动着眼于社会能力的发展,依托校园生活、公益劳动和综合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服务意识,促进劳动价值认同,感受并体现劳动经济价值。生产性劳动则着力提升学生的劳动创造能力,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如“工场创造”以学校的三楼科苑为劳动基地,“农场创新”借助学校1000多平方米的“小水珠农场”和校内“四季园”,为孩子提供稀缺的城市劳动场域,更为项目式学习提供广阔的生态空间。

    创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格局

    劳动教育存在于学生生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空间,只有密切合作、三方联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共同体,才能实现劳动教育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家庭是基础,重在开展日常生活自理、自助和自我生活管理劳动,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体现劳动教育的日常性、连续性和生活化。如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期间,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做饭、种植盆栽等,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和分担家务,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学校是主导,重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培育基本劳动品质。学校以省教研室提供的劳动技能清单为基础,结合学校校本课程,整合设计适合剡溪学子的劳动清单,开展了“211”劳动技能学习展示,即每两周学一项技能、赛一项技能。学校与家庭协同开展技能学习,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技能展示。

    为了使孩子们乐于劳动、爱上劳动,学校开设了许多与劳动相关的社团。例如,围绕生产性劳动板块学习,组建“科技智造”“果蔬培育”等社团;围绕服务性劳动板块学习,组建“商场创业”社团。社团拓展劳动项目一般历时一学年,有助于学生在校园“劳动产业链”中增长综合技能,深度体悟劳动价值。此外,学校还在春秋两季开展“种植周”“义卖周”“智创周”,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劳动真实地发生”。

    打造校园劳动素养评价新机制

    劳动教育评价对新时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破解劳动教育实践困境和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制度及提升劳动教育的地位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剡溪小学积极构建以家庭、学校、社会为评价主体,日常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为评价内容,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效为评价指标的劳动教育体系,将过程和结果、定性和定量、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同时有效利用“水精灵币”的流通及“剡溪小劳模”“剡溪小工匠”的评选,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学校模拟真实生活情境,设立以“水精灵币”为核心的校园教育整体流通体系。学生凭借日常“善德”“善学”“善健”“善雅”“善劳”等综合评价获得相应的“水精灵币”,可用于兑换奖品、实现愿望等,从而形成校园循环体系。

    学校通过举办个人、班级劳动展,评选劳模工匠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多样的劳动展示平台,进一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新时代劳动者。

    “劳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有别于书本知识的新体验,‘双减’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劳动之美。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打造劳动教育新样态,将在劳动观念的转变、劳动技能的培养、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持续深入推进,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剡溪小学校长张小丽说。

    (张小丽 朱彬 江科锋)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浙江省嵊州市剡溪小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12/29/09/ZGJYB2022122909_b.jpg 09 中国教育报 10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