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厚粲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供图 |
12月24日,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厚粲逝世,享年95岁。
在众人眼里,张厚粲是公认的心理学泰斗,是有着金刚不坏之躯的铁娘子,是痴迷三尺讲台的育人园丁。在她身上,能看到不畏困苦追求真理的知识分子风骨,能感受到率真自在不拘一格的洒脱神采,更能体会到用之不竭的能量和气场。
为学:天资过人,坚定执着
1927年4月10日,张厚粲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户人家,祖父张之洞在她出生之前就过世了。这位从未谋面的祖父,不仅影响了国家民族的发展,而且给张厚粲的人生带来了巨大影响。
小时候的张厚粲天资聪颖又顽皮淘气,因此未到入学年龄家里人就提前把她送入学堂。从小学到中学,张厚粲不用花太多精力读书便能一直在班里成绩领先,课堂上的功课让她感到“吃不饱”、没意思,小小年纪就感到困惑并开始思考什么是教学的本质:一定不是千篇一律的课程和整齐划一的考核标准,因材施教才能发挥出个体潜能,好的教师要具备知人善任的本领。
初中即将毕业时,刚刚14岁的张厚粲为自己作了一个决定——未来要学心理学。很多年后,张厚粲还笑着告诉学生们,选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想当间谍。她认为间谍一定要时刻神经紧绷,只有揣摩透了旁人的心思才能防范危险,这样的职业一定不会枯燥乏味。不知道是阴差阳错还是冥冥中注定,张厚粲一辈子也没有机会成为神秘的女间谍,中国却有了一位将自己一生献给心理学事业的大学者。
后来,张厚粲如愿进入辅仁大学心理学系,冰雪聪明的她继续在班里保持着年龄最小、成绩最好的纪录,毕业后顺理成章留校,成为一名“最年轻,极会讲课”的教师。从1948年留校当老师开始算起,她已经在心理学这条道路上求索70余载。三尺讲台杏坛耕耘,张厚粲整个身心已与心理学融为一体。
为师:粲晖育才,诲人不倦
1960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恢复心理学专业,但却只有“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两门课程。师资力量上,除了张厚粲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其余教师都是从教育学方向转过来的。好几门全新的课,众多不同年级班的学生,异常紧迫的准备时间,从她嘴巴里冒出的只有两个字——“我来”。张老师一个人承担了不同年级的四门课的教学。那时她的小女儿刚出生,休完学院的56天产假之后,她就把女儿送到托儿所,自己马上去工作,她说,“那么多的课需要我上,我根本顾不了别的事。即使系里就我一个人,我也高兴,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尽我的努力来培养一批好学生。”在那五年时间中,张厚粲培养出林崇德、郑日昌、孟庆茂和程正方等一批后来为我国心理学事业发展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人才。
1978年重新恢复心理学的大学招生。张厚粲对她那一代心理学人众志成城共谋发展的重要事件如数家珍。“我就认定心理学会好起来,我的劲头很足,只要让我上课我就高兴。我一定要尽我的努力培养出一批好学生。”在张厚粲眼里,一切就是这么纯粹简单。
到了鲐背之年,张厚粲依旧像候鸟一样每年往返北师大北京和珠海两个校区好几次,给教师和学生指导上课。不管学生是什么年级、课程有多长时间,张厚粲从来都是站着授课,按照她自己的话说,教师讲课哪有坐着的?站着上课才能精神饱满、教学演示到位!
在课堂上,张厚粲声音洪亮,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举一反三、抽丝剥茧、深入浅出,有理论、有数据、有故事、有情怀,带来理论联系实践的思考,给人启迪。昔日有幸聆听张厚粲课程的学生,如今忆及老师的音容笑貌,无不感叹:通透潇洒,大师风范!
为人:厚德载物,心怀天下
1982年,张厚粲首次将认知心理学引入中国。在心理统计和测验方面,她主编了中国最早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材,率先开设“心理测量”课程,并应用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验的理论,主持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修订和《中国儿童发展量表》的编制等工作。
20世纪八十年代,张厚粲积极向教育管理部门呼吁申请,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心理测量学成为心理学专业必修课,将心理与教育统计测量工作纳入高考评价环节,并在各级各类人才选拔考试中科学应用,加强了心理学的社会影响,扩展了心理学的应用范围。
各种奖项和荣誉接踵而至,但张厚粲一向更看重的是手头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不在乎”是她的口头语,遇到困难不在乎,受到褒奖不在乎,待遇高低不在乎,在她眼里这些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她喜欢推进研究项目,喜欢谈实验数据,从不在乎自己的头顶到底戴上了多少荣耀皇冠。
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会员国,并入选国际心理学大会执委。在这期间,张厚粲一直是代表。2000年,张厚粲当选为国际心理科学联盟副主席。
在张厚粲看来,踏实做事,把事情做好,比什么都重要。在旁人眼里有着诸多困境和棘手的事情,张厚粲却觉得没有什么值得花时间考虑到底该不该干的,唯一影响作决定的标准是能不能对心理学事业发展有益、是不是对学生成长有帮助。脚踏实地、无私耕耘,为国家的心理学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就是张厚粲教授一生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