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双减”落地 “诗弈”流芳
——浙江省金华市马涧中心小学特色教育实践
陈聪 马航超

    在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绽放着一朵诗意的教育之花——马涧中心小学。

    马涧中心小学自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成立,迄今已有140余年历史,历经沧桑。学校以“厚重人文,厚实人生”为办学理念,以古诗文启蒙教育和棋类教育为办学特色,遵循“知书、达礼”的校训与“规范、和谐”的校风,践行“严谨、激情”的教风与“自律、乐学”的学风,走出了一条学校特有的“双特色教学”之路。

    以诗为源,奠定文化之基

    “马涧”之名,古书中早有记载,因境内有“骥溪”而得名,“骥”即千里马,“溪”为涧,故名“马涧”。校长陈聪介绍道,“一代诗宗”胡应麟正是马涧人。因着这样的文化渊源,马涧中心小学于2005年开始开展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骥溪古韵”为主题的古诗文启蒙教育。学校设置了校本课程,先后编写《骥溪古韵》《骥溪诗诵》校本教材,并成立了“骥溪诗社”,定期在“七步对诗台”开展活动,“骥溪诗社”微信公众号与“诗弈马小”视频号相继开通,校园内诗意氛围浓厚,以学生作品为主打的《骥水吟》已刊印24期,学生的诗歌作品多次刊登在各级各类刊物上。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秘书长木汀,《少年诗刊》主编、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金本,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王爽前来参观指导,给学生们讲授了意义深厚的童诗课。诗人艾青的夫人高瑛则为学校“骥溪诗社”题词。

    寓教于诗,造就栋梁之材

    苏东坡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校长陈聪认为,此处的“华”可以理解为气质不俗、富有涵养。古今中外的诗歌,蕴含着人类的道德情怀。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阅读诗歌,把诗歌中那些热情、美好、优雅、纯洁的东西悄悄移植到自己的内心,变成内心的一部分。

    为激发学生们对诗的兴趣,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诗教活动,比如“每日一吟”,组织学生每天诵读诗词经典,巧用诗词问好,服务课堂教学,通过每日积累,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把良好的思想无形中渗透到人格行为发展中;“每周一课”,要求各班语文教师每周上一节诗教课,包括经典诵读导读课、古诗文知识大擂台、经典诗文赏析等形式,教师们各尽其才,把自己的专业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学校树立评价尺度,每学期统一安排全校师生进行一次古诗文考级。古诗文考级的基本内容从校本教材《骥溪古韵》中选取,包括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评出秀才、举人、进士、探花、榜眼、状元6个等级。

    除了作诗,学校还鼓励学生把诗写在扇子上赠送亲朋、印在杨梅干的包装盒上销往各地、在每年的杨梅节上用诗歌为自家的摊位招揽生意……通过外在的形式,让诗歌的文化产业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

    诗促“双减”,彰显教育之美

    “初阳天上照,小路立白杨。野草慌增绿,鲜花正散香……”这首诗名为《田野》,作者是刚从马涧中心小学毕业的学生谢佳鑫。

    在马涧中心小学,有许多像谢佳鑫一样的学生。学校以诗为路、以诗育人,用丰富多彩的诗教活动代替了枯燥繁重的课后作业与课外补习,如诗词大会、诗歌朗诵比赛、诗词创作比赛、诗词书写比赛、诗词知识讲座、古诗文手抄报比赛等,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诗、用诗的意识,不断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双减”政策下,写诗成了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调剂,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语文素养。学生认真书写,大胆绘画,把对中华诗词文化的理解展现于画纸之上,在诗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家长们纷纷称赞:“学诗、写诗,这可比去外面的辅导班补课强多了!”

    “双减”是减法,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是加法,增加了学生的业余时间。如今的马涧中心小学,是一个诗的海洋,也是一个棋的世界,校园内诗词吟诵萦绕耳畔,棋盘上方寸之间彰显智慧。学校形成了具有马涧小学特色的“新六艺”:诗、书、乐、射、御、弈。学生在功课之余,学诗、下棋、习“六艺”,个个能文能武、能歌善舞,在省市各类征文、书法、美术作品、篮球联赛、棋类锦标赛中多次获奖;学校先后荣获“金华市诗教先进单位”“浙江省诗教先进单位”“中国诗教校园”等称号。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行而不辍,履践致远。在今后的诗教旅途中,学校将坚持以诗意环境营造为基础,以诗意教师打造为关键,以诗歌教学为抓手,以“骥溪诗社”为平台,以考核评价为导向,逐步把学校办成兰溪市、浙江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诗歌教育特色学校。

    (陈聪 马航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