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四川成都高新区,一群孩子的建议正在改变城市的很多细节。过去几年,高新区连续举办了4届“红领巾小提案”征集活动,通过小提案的实施,城市建设和社区治理中引入了更多儿童视角。 儿童提案和城市建设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一对陌生的组合。然而,这或许存在偏见。首先,儿童或许不像成年人所想的那样幼稚无知,以往儿童没有独立表达观点并非因为能力欠缺,而是因为没有机会与环境。长期以来,儿童总是不被鼓励参与学校、家庭或公共事务,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沉默的;而成人也不习惯平等地倾听,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经验居高临下地判断儿童的对错。这样一来,儿童在表达观点时总显得沉默,陷入“集体失语”状态。但我们看到,一旦获得了表达观点的机会,孩子们便“出乎意料”地呈现出了诸多令成年人惊讶甚至赞叹的想法。可见,多一些倾听、多一点机会,我们或许就能发现孩子们的智慧。 其次,城市建设也并非宏大到无法触碰。一个城市的发展动力,多藏在细节之中。如小朋友提出的公交站台改造提案,比起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重建自然是极其微小,但是能改善周围居民乘坐交通工具的体验,提升出行幸福度,不也对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吗?城市建设从来不是谁的专利,儿童不但有参与城市建设的权利,还能作出非常重要的补充。 在“红领巾小提案”中,“请给我一个不比赛的舞台”的呼吁打破了成年人世界中习以为常的竞争规则,呼吁没有比拼、纯粹热爱的空间。这便是来自孩子的真实呼声,这一提案的落实也真正为孩子们创造了一片属于他们的乐园。 其实不仅是儿童权益相关领域,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孩子们的视角也常常带来惊喜。之前媒体也曾报道中学生在模拟政协提案中关注到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政协委员带上两会,转化为实际政策付诸实施。儿童其实也与成人一样观察着这个社会,而他们甚至比成年人更富有热情。 儿童从来不是城市建设的旁观者,作为公民社会的一员,儿童在当下有权利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而在未来,他们更将成长为城市的建设者。对于城市建设的关切之心、对于社会发展的责任之心都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他们现在或许还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鼓励他们关注社会、尝试发现问题,却是必要且有用的。无论是成熟务实的鸟岛建设计划、墙角防撞器安装方案,还是童真童趣的“把成都建成一个童话世界、熊猫乐园”的畅想,这都是孩子们积极触碰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的鲜活尝试。而一个愿意倾听、接纳儿童视角的城市,也一定是开放而充满活力的。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
|